★ 精选资源一:
态度决定一切
——读《学棋》
《学棋》这篇课文讲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脉络清晰,教学时可先学习头尾,再究其因,重点学习两位学生学棋时的不同表现。
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态度: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作者用一句话叙述了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学棋的情形,而用较多笔墨描写另一个走了神儿的学生学棋的样子。课文还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课堂应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教学时,可先抓住“专心致志”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说说“从什么地方可看出一个学生学得很专心?”通过“看、听、问”三个动作理解“专心致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专心致志”换个词语理解。引领学生体味“一边听一边看……”的句式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学习“另一个学生”,同样可以抓住“走了神儿”这一关键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他走神儿的词句。然后也可让学生练习换词理解。比如
“走了神儿”
可以联想到“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等,“不由得”可换成“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等词,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内容,还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最后,可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对比朗读两个学生的不同表现。“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这篇课文描写的镜头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常有类似的画面。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唤醒学生的经验,联系课文让学生夸夸班上“专心致志”的同学,说说他们的良好表现。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上课有没有
“走神儿”的时候。凭借生活体验,将文本语言加以运用,就能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
两个学生因为学习态度的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大为不同: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这让我想起了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这篇课文,对我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 精选资源二:
打听”了一节课
——《学棋》教学实录与随想
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 蒋荣吉
笔者在近日参加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借班执教了苏教版小语第四册《学棋》一课,教后颇有感受,现以实录形式整理如下,以供商榷。
一、打听——激趣细读
师:知道老师今天来干什么吗?猜猜看!
生:老师今天来给我们班上课的。
生:老师今天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学棋》这篇课文的。
……
师:[板书:学棋(qí)]小朋友说对了一半,告诉你们吧,老师今天来打听一个人,不知道你们认识不认识?
(众生议论,感到奇怪,纳闷。)
师:(出示秋及两个学生的肖像图)这不,老师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呢!看看认识他们吗?
生:(争先恐后)老师,我认识他们,这位年龄大的名叫秋,是围棋能手,那两位是他的学生。
师:看来小朋友课前在吴老师(本班的原任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认真读了课文,可是老师听了你们介绍后对这三位仍不太熟悉,你们能把他们介绍得更具体,更清楚吗?为了更好的介绍和好称呼他们,我们来为这两个学生分别起个名吧。(学生起初有些为难而后兴奋起来。师生商订给一个学生起名叫“冬”,给另一个学生起名叫“春”。)
师:老师现在给小朋友们们推荐一种方法,那就是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弄清我要打听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人,如果能用书上的语言来介绍的话,那一定很生动!也可以同位同学在一起合作,模拟介绍,同学们看这样可以吗?(学生表示赞同且积极投入阅读,同位合作,教师交流其间)。
随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我扮演“打听者”的身份,煞有介事地向学生“打听”一个人,学生在奇怪与纳闷中与阅读兴趣接轨,产生了对文本的亲合与关注,激发孩子走进文本并急切想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送词——感悟语言
师:小朋友认真地读了课文,为了你能介绍得更精彩,我们先分别为这三个人送几个合适的词好吗?(小朋友们很兴奋)
生:我送秋“独一无二”、“举世无双”两个词。
生:我送秋“围棋老大”。(众生大笑)
师:(在图旁边板书: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围棋老大等词)为什么送“围棋老大”这个词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
生:(很自信)因为书上说秋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围棋能手,就是围棋老大。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思考,你好样的。(同时向学生竖起大拇指)
生:我送冬专心致志,这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生:我送冬聚精会神、勤学好问两个词,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他学棋时专心致志,不懂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生:我想送春一词是三心二意。
生:我也想送春一个词叫马马虎虎。因为他在学棋时老走神儿,这样是学不好棋的。
……
师:(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还送给了他们那么多恰当的词。让老师长了见识,还学到了那么多的词语。
随想:学生阅读本文是遵循从感知到感悟的规律。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后,产生了对课文内容“原生态”的认知,在大脑中形成印象。笔者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开展对课文中人物进行“送词”游戏式活动,意在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反馈自己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人物形象的把握、词语积累与交流。
三、介绍——积累语感
师:刚才小朋友们准备得很投入,看得出很认真。谁能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老师介绍一下这三个人呢。(生纷纷举手)
生:我介绍秋,古时候有一位……(背诵第一小节)
生:我介绍冬,这位学生(手指着图)学棋时专心致志、勤学好问。看,他听得多认真呀!有不懂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后来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
生:春这个学生(手指春的肖像图),学习一点也不专心,你看他学棋时老是走神儿,后来他的棋艺没有多大长进。
生:我想一边表演一边介绍(做出“走神儿”状,拉弓射箭动作)……
……
师:(高兴得)小朋友们的介绍很精彩,让我认识了秋、冬、春这么三个人,还增长了不少见识,谢谢大家。
随想:阅读是吸收和倾吐的统一过程,他不单纯是吸收、内化,而且要倾吐、外化,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本环节,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师徒三人“介绍”给老师,其实质为“背诵课文、吸收内化”的化身。把积累课文语言、内化人文情感、张扬阅读个性、唤起儿童灵性、语言的外化和语感的积累、激起长效性阅读兴趣来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采访——取向价值
师:认识这三个人后,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们两个问题,一是秋、冬、春师徒三人,你们想学习谁?为什么?二是你们想批评谁?怎样批评?(生饶有兴致)
生:我想学习秋,当一名全国独一无二的科学家。
生:(毫不犹豫)我当然想学习冬了,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成为一名成绩出色的学生。
生:我想学习冬,因为秋去世后,他就是全国的围棋老大了。(众生笑)
生:老师,我虽然不想学习春,但是我想他现在如果能改掉走神儿的毛病还来得及(学好棋的)。
师:是啊,有错就改继续努力,棋艺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小朋友们说得很精彩,那你想批评谁呢?
生:我想批评春,(用手指着春的图像)你学棋太马虎了,不专心,这样怎么能学好棋呢?
生:我想给春一点忠告,春这位同学,请你快点儿改掉你的坏毛病,不然的话,你会后悔的。
师:批评地对,忠告地好,学习就应该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
生:我想批评冬,你的棋艺虽然很高,但是你不助人为乐,你应该在课间多帮帮春才对呀。
师:批评得好,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呀!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的批评而鼓掌。(掌声响起)
生:我想批评秋,你不会当老师,上课没有趣,要不春怎么老走神呢!
生:(顿悟似的)秋,你(教学)太不负责任了,你的学生听课时老走神儿,你为什么不严格要求他呢?只是提醒是没有用的。
师:是呀!“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作为老师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师带头给这两位学生鼓掌)
师:(总结)这堂课经过同学们生动具体的介绍,老师认识了这位古代围棋能手以及他的两位学生;在大家的精彩的表扬与批评中老师也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老师上课要严而有趣。老师真的感谢同学们。
随想:本篇课文故事性强,有一定的人文教育价值。教学中应给孩子留出反思的空间,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笔者把这一环节“专嫁”到“采访”活动中,让孩子在“答记者问“中津津乐道。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勇敢的去评价故事中的任务,对他们或提出表扬与批评,或给以建议和忠告。言真而意切,大胆而细腻。
(转自凤凰语文论坛二年级备课室)
★ 表格式教案: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二年 设计人:钟海涛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学棋》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学棋》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中的插图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适宜让学生看图比较,进行对比朗读。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基本上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朗读做得不够充分,能回答课文中一些浅显的问题,但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能有见解的,流利的谈出自己的想法的不多,而且对于词语积累的主动性方面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合作与探究的意识不强,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认识并掌握部首“鸟”;能联系生活会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两个学生同去拜秋学棋,为什么结果却截然不同。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从而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的道理。
2、解决措施:合作探究、引导解决。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渗透词句训练。
2、解决措施:合作探究,鼓励表达。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下棋,吗?你知道棋的种类有哪些?
2、介绍围棋(图片出示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跟学下棋有关的课文,板书:学棋
交流对棋的认识
4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小组学生自查,并反馈自查情况。
3、指名分段读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6、汇报预习问题
1、自由朗读
2、组内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读,生生评价
4、指名小组读课文
5、齐读课文
6、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19
整体感知,通过反复的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通过交流,共享对课文的认识。
学习生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12
扫除阅读障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出示课文词语: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老师先说一个:古时候,有两个学生跟秋学棋。
2、“专心致志 能手”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造句
2、指名连词说话
3、指名说
5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课文学习的认知欲望。
学习第一段
1、(直接出示内容)指名读。
2、第一段的内容老师觉得太长了,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帮一帮老师,用一句话把这一段的意思说出来。(用因为……所以……复述内容)
出示:因为秋______,所以有两个学生______。多指名说
3、过渡:说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们的眼睛亮不亮?
看图:两个学生开始学下围棋,你觉得他们学得怎样?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图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名概括第一段内容
3、看图,交流
12
通过找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并在朗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两个学生分别是怎么学的(指导注意观察眼神、动作、表情)。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2、轻声读第二段,用你聪明的脑袋,灵巧的小手,找出你认为能反映他们学习情况的地方(先找出表现那个学习特别认真的学生的词语)
专心致志一边一边问上几句(学问学问,要学要问,眼到耳到心到)
(1)谁能读出一个学生学棋的认真劲儿,指名读,师生评价
(2)能不能读出另一个学生走神的感觉,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动作,因为是走神嘛,动来动去是正常的。同桌练一练,一人读,一人演,看谁练得最像那个走神的学生。 指名练,(脱离书本)评价眼神、动作、表情。
3、轻声连起来自读,老师巡视
4、小结
农民伯伯有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会有丰收的喜悦,你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不付出努力当然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老师请你猜一下,这两个学生最后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说(说出理由)
1、看图交流
2、默读课文,找相关句子。
3、指名读,生生评价,交流、再读
4、指名读,生生评价,交流、再读
5、连起来练读
6、交流
12
通过找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并在朗读中感悟。
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们的结局,果然如此(出示)齐读
齐读第三段
2
水到渠成
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就像那个专心致志学棋的学生一样,个个很认真,看来,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大收获,是不是?你能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向我们大家说一说你心里的话。注意表扬评价
出示:
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后来成了(出色,了不起、独一无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棋艺_____。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说(还有不一样的吗?)
1、交流
2、共同完成填空
4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一个学生 远近闻名 专心致志、听、看、问
学棋
另一个学生 没有多大长进 走了神 又想别的事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