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取火
【教学要求】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朗读,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朗读,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知识能力】
【学生的思想教育】说明知识的重要,歌颂探险队员的智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质疑
一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知识能力: 掌握字词扫清障碍
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本课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提出难点。
识生字、学新词、摘录句子
1、自读课文质疑:关于字音、字形、字义
2、相互合作解决生字难点。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认一认
摄氏 徘徊 几 赐 筹 莫 策 茫 焦 燥 缕 驱 恢
2、组词
徘( )徊( )筹( )莫( )
排( )回( )寿( )模( )
绝( )策( )驱( )恢( )
色( )枣( )躯( )灰( )
复( )跃( )
沃( )
3、理解词义
凸透镜——透镜的一种,比四周厚,平行光线透过后向轴线的方向折射聚集于一点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由另一侧看去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阳光通过后聚集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能烧着火柴和薄纸。凸透镜可做各种光学用具的镜头。也教会聚透镜,统称放大镜。
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形容没有一点办法。
4、易错字
徘徊 赐 策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了一支探险队到南极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
四、在文中标注划出问题,质疑,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3、积累、摘抄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冰 火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物体你会想到什么?矛盾、不相容,老师添上“用”和“取”,请你再来读一读。
咱们现在再来看看,你有什么想法吗?这在生活中原本矛盾的事物,增加了两个动作用 取,它们之间的联系将为我们在南极演绎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你们愿意跟我去南极看看吗?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思:在文章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寒冷——对南极的气候感受最深。
聪明——对年轻的队员感受最深。
火——对在南极生存的重要性感受最深。
透镜——对科学常识感受最深。
绝境——对故事的情节感受最深。
……看来大家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很用心,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对它不同的情节产生不同的兴趣,这正是文字的魅力。……
板书:气候 人
三、精读课文
再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画出重点语言。
1、相互讨论
2、汇报成果
谈寒冷:找出重点语句,谈,读,再看录像。(读中体会文字的魅力,视觉感受南极的酷寒)
在这寒冷的风暴世界,却孕育着无穷的宝藏,对在这里探测的科考队员,最重要的是什么?
谈缺火:读“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等待他们的是放弃苦心探测的南极的奥秘,更是无情的死神……
谈队员:在这意外险境发生的时候,大家都有怎样的反应?(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引入年轻的队员:在大家惊慌的时候,他久久地思索,他思索的是什么?(就地取材、急中生智、知识的积累。)
再读:“这团红红的火……”
是科学、是知识使冷静沉着的队员急中生智把原本矛盾的物体连在了一起,更是这智慧的火花让身处绝境的队员获得了生的希望。
四、联系实际谈谈急中生智、就地取材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