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
2、实物透影卡片
3、实物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师板书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实物举例,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桔子、橙子、芦柑”生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
二、谈话导入
芦柑集桔子与橙子的长处于一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三、复习旧知
1、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2、再读课文,解决疑难
(1)投影出示上节课所提问题。
(2)全班交流所提问题。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3、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以四人为小组,在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矛与盾结合发明坦克的过程吗?试试看。
(4)我们也来开动脑筋,模仿课文,说说“桔子、橙子、芦柑”的发明过程。
(5)师小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把“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结尾的话。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两两交流。
5、选代表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积累好词
1、发明家开动脑筋发明了坦克,同学们开动脑筋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集别人的长处与一身的例子,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2、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如:“左抵右挡”,我们把它找出来写在词语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