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秋思》教学纪实与评析

《秋思》教学纪实与评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

  秋风起,黄叶黄,乡思深,愁满怀。“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已经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断的命题。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 : 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写话、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秋”的演变的过程:

  甲骨文、小篆、隶书,推荐学生读《汉字字源学》。

  2、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那么,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秋思》。

  3、指导读题: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4、理解题意。

  二、初读知意

  1、自由读诗:

  按照平时读课文的要求把诗读正确、通顺,注意停顿。

  2、检查正音:

  特别注意读准“意万重(chóng)”。

  3、齐读:

  读出古诗的节奏。

  4、再读一读:

  试着联系注释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过渡: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

  三、入境悟情

  1、乡愁生于秋风里:

  ⑴ 指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

  ⑵ 探究“见”字:

  ① 秋风看不见,或许那是一个早晨,也或许那是一个傍晚,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生叙述(大都叙述的是看到的景),师提醒,除了看见景外,还会看到什么?

  ② 孩子们,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是什么?

  ③ 相机阅读诗人所写的部分关于家乡、亲人的诗句:

  夜月红柑树,求凤白藕花——《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骨肉待我欢,邻人望我荣——《南归》

  ④ 读着这些诗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兄弟之义、邻里之情、骨肉之亲。

  ⑤ 可是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红柑树、白藕花,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他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____,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⑥ 体会“见”的意蕴。

  ⑦ 补充阅读张籍的资料。

  ⑧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啊,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见啊?

  (悲伤的见;无奈的见;凄凉的见……)

  2、乡思寄寓家书中:

  ⑴ 秋风瑟瑟,乡思绞碎了诗人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结,他想写一封家书,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请你再细细读后面的几句诗,用笔在边上写写你的体会。

  ⑵ 重点交流之一:

  “意万重”。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 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⑶ 引导学生重点交流:“又开封”。

  3、乡心仍在寂寞处:

  ⑴ 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尽管带走了家书,但留在诗人张籍心里的还是孤独与寂寞。

  ⑵ 回读《秋思》。

  四、对比阅读

  1、呈现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读思考:

  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哪儿可以看出秋带给诗人的是快乐?

  3、比较阅读。

  五、积累延伸

  1、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收集与“秋”相关的古诗,办一次“秋”的诗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