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借助情节梯等,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
  2、紧扣海力布的三次语言,小组合作,视频引路,分角色表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初步学习创造性表演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明确目标
  1、回顾以前学过的汉族民间故事,如《西门豹》、《除三害》等,引入蒙古族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出示课题,齐读。
  2、民间故事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怎么学好它呢?出示单元导语。
  板块二:借助图示,熟练概述
  1、回顾长文快读的方法。
  2、用这样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3、找出与第一、二个故事相对应的段落,概括故事情节,出示情节梯的格式。
  (1)介绍“情节梯”。
  (2)借助情节梯,说好文章的主要内容。
  4、海力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能反映他舍己为人品质的是第几个故事?
  5、聚焦第二个故事,还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梳理文章写作脉络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示:思维导图、表格、鱼骨图等),自己结合第二个故事画一画。
  6、看着图示简要复述第二个故事。
  板块三:以读促演,初学方法
  1、读一读第二个故事,找一找海力布劝说乡亲的语言,划一划。
  2、出示海力布的三次语言,比较:三处语言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从急切——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第一次语言:注意标点符号,两个“!”——关注重要标点
  第二次语言:带着点无奈(发誓)。——加上动作神态
  第三次语言:做好决定,沉着冷静。——注意感情变化
  4、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表演三个不同的海力布,模仿他的动作、表情。
  (1)出示评价标准:关注重点标点;注意情感变化;加上动作、神态。小组试演。
  (2)小组的第4位同学根据评价标准给星。
  5、如果我们来再现当时的场景,海力布这个主角的语言要保留,还要请几个群众演员,可以是谁呢?他们会有什么表现?
  (1)交流,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年龄、身份、生活经验、实际情况。
  (2)重点指导老人的语言朗读。
  (3)我们刚才演了那么多,书里只用了一句话,(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这叫“细化情节。”(板书:细化)
  4、观看动画片片段,仔细观察海力布的表情、动作、语言。
  哪些情节你印象最深刻?
  交流1:改叙述性语言为人物语言。(板书:修改)
  交流2:加入想法、动作、语言、神态。(板书:添加)
  5、小组第二次合作:演一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出来。
  (1)出示评价标准:把握故事主干;细化情节;添加动作神态语言;修改叙述方式;其他方法。
  (2)小组试演。
  (3)展示,评价。
  6、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的故事,知道创造性表演要在保留主要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细化情节,添加语言、神态、动作的方式,这样能使故事变得更生动。下节课,我们要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复述第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