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涉及掩饰和隐瞒犯罪所得数额的认定时,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第一,如果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之间;第二,如果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第三,如果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次数达到十次以上,或者达到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这些情况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的认定中需要特别考虑。
法律分析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拓展延伸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的法律规定与实践应用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的法律规定与实践应用涉及刑法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法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的认定主要依据犯罪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实践中,会通过调查取证、勘验、询问等方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数额。这包括追溯犯罪所得的来源、调查被告人的财产状况以及相关的财务记录等。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的追缴和没收程序。这一法律规定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是刑法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通过调查取证、勘验、询问等方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数额。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的追缴和没收程序。这一法律规定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
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