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医疗纠纷法律依据有哪些

关于医疗纠纷法律依据有哪些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

一、处理医疗事故应遵循哪些原则

处理医疗事故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处理原则。

(二)维护稳定原则。

(三)公平公正原则。

(四)统一协调原则。

发生医疗纠纷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协调行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医疗事故责任未认定之前怎么处理

医疗事故责任未认定之前也是可以和积极的和对方来进行协商,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方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途径、方法和程序,引导依法处理纠纷,同时宣传国家关于处理涉医违法犯罪的有关规定要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及时介入医疗纠纷处理,通过耐心细致地疏导,引导当事人采取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配合、支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患方明确拒绝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医疗机构要积极、主动协助患方通过合法途径处理医疗纠纷。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医疗机构不得赔钱息事。

三、医患纠纷赔偿超过两万,双方不得自行协商处理

医患纠纷《办法(草案)》规定,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要求赔偿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当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调委会申请调解处理,医患双方不得自行协商处理。

据悉,《办法(草案)》首先强化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市和县级市、区应当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协调机制”,同时规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为增加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权威性,《办法(草案)》要求调解委员会建立由医学、药学和法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专业咨询。《办法(草案)》规定,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要求赔偿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当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调委会申请调解处理,医患双方不得自行协商处理。据介绍,这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将纠纷仲裁引至院外,使相关理赔更具客观性。

此外,对于“医闹”以及赔偿的具体操作,《办法(草案)》还规定,对于在医疗机构摆设灵堂、花圈、侮辱恐吓医务人员,或者非法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等行为,医疗机构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机关在接到医疗纠纷治安警情后将立即予以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