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钱后不给退款,可报警处理,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价格欺诈是指利用虚假标价或手段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认定消费欺诈需符合经营者有欺诈故意、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因此陷入错误判断的要件。对于价值欺诈行为,应责令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法律分析
一、交钱后不给退款怎么办
报警处理,对方已经属于强制扣留你的资金了,且数额不小,报警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二、什么是价格欺诈行为
(一)价格欺诈行为的含义。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二)价格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国家计委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的标价行为或采取的价格手段。
三、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认定为欺诈行为应当符合以下要件:
一是经营者有欺诈的故意。经营者有欺骗他人并且希望通过欺骗行为获利的明知而为之的主观心态。
二是经营者有欺诈的行为。经营者作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方式使事物表象与客观不符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三是消费者因为经营者欺诈的行为陷入错误判断,即欺诈的行为与错误判断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所谓的价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让其购买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产品。对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应该责令其限期整改,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结语
在面临交钱后不给退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报警处理,因为对方已经属于强制扣留资金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合同在当事人签字、盖章或按指印之前已经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时即成立。此外,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对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应该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