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公司名誉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须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恶意诽谤,影响公司形象,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侵犯公司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侵犯公司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
、侵权人实施了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行为;
、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给被侵权公司造成了损害后果;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侵权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员工诋毁公司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据此,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因侵权人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
损害他人的名誉是什么罪呢?
损害他人名誉是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名誉权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名誉利益支配权即利用自己的良好的名誉获得更多的利益。侵权人用语言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或者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致使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应认定属于侵害名誉权行为。
侮辱他人名誉罪怎么判?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情节严重主要是指以下情形:
、手段恶劣的,如当众将粪便塞入他人口中等;
、侮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如被害人不堪侮辱自杀的,因受侮辱导致精神失常的;
3、多次实施侮辱行为的等。
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客体要件
侮辱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客观要件
侮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一,必须要有侮辱行为。
侮辱,是指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的表示,所表示的内容通常与他人的能力、德性、身份、身体状况等相关。即使行为人所表示的内容是公知的事实,但只要该内容是毁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就属于侮辱。
侮辱方式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暴力侮辱,这里的暴力不是指杀人、伤害、殴打,而是指使用强力败坏他人的名誉。
如使用强力逼迫他人做难堪的动作;强行将粪便塞入他人口中等。
二是非暴力的动作侮辱,例如:与人握手后,随即取出纸巾擦拭,作嫌恶状。
三是言词侮辱,表现为使用言词对被害人进行戏弄、诋毁、谩骂。
四是文字或图画侮辱,即书写、张贴、传阅有损他人名誉的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标语等。
第二,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
所谓“公然”侮辱,是指采用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可能知悉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
不特定人,是指对方不是由特定关系所限定的人,例如,在马路上、街道里谩骂他人的,属于公然侮辱。
对于多数人,并无确定的数量要求,需要结合行为的时间、场所以及对方与被害人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例如,在住宅内向一家四口侮辱他人的,一般不具有公然性,但是在被害人工作单位向三位同事侮辱被害人的,则具有公然性。
侮辱行为不要求发生在公共场所;公然也不要求被害人在场。但是,如果仅仅面对着被害人进行侮辱,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则不构成侮辱罪。
另一方面,只要不特定的人或者多数人可能知悉,即使现实上没有知悉,也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利用电子邮件、网络侮辱他人的,也成立本罪。
第三,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
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即使是恶人或者徒有虚名的人,也能成为侮辱的对象。但是,对于公然揭露有损社会公众人物名誉的事实的,不应轻易认定为本罪。
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
死者不能成为本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法人也不能成为本罪对象,但如果表面上侮辱法人,实际上是侮辱法定代表人等自然人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第四,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主要是指以下情形:手段恶劣的,如当众将粪便塞入他人口中等;侮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如被害人不堪侮辱自杀的,因受侮辱导致精神失常的;多次实施侮辱行为的等。
需要注意的是,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真实事实,客观上保护了公共利益的,比如当众揭露候选人的真实的不道德行为的,不成立侮辱罪。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责任形式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侮辱罪的量刑: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救济措施:
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如果遭遇他人的公然侮辱,情节严重,自认为对方已涉嫌侵权或犯罪,应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
如果认为行为人已涉嫌侮辱罪,可通过自诉方式救济,到侵害行为发生地所在提起自诉,在自诉案件中,一般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一是证明自诉人是受被告人犯罪行为侵害,有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二是证明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情节严重,或已达到法定的严重后果。
三是自诉人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的规定起诉的,应提交机关或者人民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书。 该内容由 何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