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出让主体为国有土地所有者,转让主体为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行为性质不同,出让为他物权设定,转让为他物权转移。转让条件与程序也不同,出让条件较宽松,转让须经申请、审批或补办手续,并签订转让合同。
法律分析
(一)概念不同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主体不同出让主体:国有土地所有者,即国家,由法律授权的县以上予以具体实施转让主体: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三)行为性质不同根据物权理论,出让,他物权设定;转让,他物权转移。(四)转移条件与程序不同出让条件无,签订出让合同,缴出让金,即可;用权出让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一)协议;(二)招标;(三)拍卖。(四)依照前款规定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具体程序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转让条件有,转让须经申请、审批或补办出让手续,缴纳税费,方可登记过户。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
拓展延伸
土地出让和转让:解析其区别与关键要点
土地出让和转让是土地交易中常见的两个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土地的流转,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重要区别。首先,土地出让是指国家或地方将国有土地划拨给个人或企事业单位使用,通常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而土地转让则是指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即土地所有权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他人。其次,出让的土地通常是未利用或闲置的土地,而转让的土地可能是已经开发或使用的土地。此外,出让和转让的程序和手续也有所不同。因此,准确理解并区分土地出让和转让的概念对于参与土地交易的个人和企业非常重要。
结语
土地出让和转让是土地交易中常见的两个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要区别。出让是指国家将土地划拨给个人或单位使用,需缴纳出让金;转让是指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即所有权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他人。出让的土地通常是未利用的,而转让的土地可能已开发或使用。此外,出让和转让的程序和手续也有所不同。因此,准确理解并区分土地出让和转让对于参与土地交易者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出让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