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誉权受损如何进行起诉?

名誉权受损如何进行起诉?

来源:华佗小知识

名誉权受损起诉的主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详细介绍了起诉的流程和程序。起诉状的准备、证据的收集、向有管辖权的立案、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和执行等步骤都被涵盖。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的重要性,以及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和调查收集证据的义务。应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并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

法律分析

名誉权受损起诉的流程如下:

1、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依法收集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

3、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立案庭递交诉状;

4、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5、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6、开庭审理;

7、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告诉提出执行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结语

根据以上流程,起诉名誉权受损的程序包括准备起诉状、收集证据、向递交诉状、立案审查、开庭审理、宣判和执行裁判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也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应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并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起诉符合条件的案件必须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将作出裁定书。如对裁定不服,原告可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