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通过课堂实践有如下体会:
课始,我用“听朋友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和“渐渐地,它的胆子大了。”这两句话进行比较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珍珠鸟的变化,来让同学们找出“我”默默地为珍珠鸟所做的一切,进而感知文章要表现的信赖这一主题的深层含义:信赖就应该尊重、欣赏,而不是占有。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发生兴趣,而且带动全文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所以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学生们便会具有善于思考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当然,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也发现一些经验上的不足,如,我将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作为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如果同学们能很顺利地找出这个过程,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水到渠成,可能也是因为心里有这个想法,所以在进行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我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据老师的思路来整理,老师来总结。教完后我仔细想想,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可能效果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