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重视学生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以学生的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大语文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析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这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文章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内容生动,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能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得到很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知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和朗读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教师需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
示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品读语言 理清思路
↓
仔细观察 学习写字
↓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巩固“压、乱、垂、虹”4个认读字,会写“彩虹”两个字,理解词语“越……越……”及象声词“哗哗哗”的用法。
2、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理解“垂、越……越……、哗哗哗”等词语。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18《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雷雨前天气变化的短片
出示词语:乌云 闪电 雷声 大风 并进行认读。
2、开火车复习巩固词语
压 垂 坐 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3、词语分成三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压 垂 坐
乌云 闪电 雷声 太阳 彩虹 大风
蝉 蜘蛛 青蛙
(1)学生自己小声读。
(2)指名三位同学每人读一行。
(3)引导学生说发现。第一行是表示动作的词; 第二行是表示自然现象的词语;第三行是表示小动物的词。
4、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通过让学生观看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录像,创设了雷雨降至的情境,以情境感染学生。
词语分成三行后先让学生自己小声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说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培养了仔细观察的能力。
品读语言
理清思路
(一)雷雨前
1、整体感知,了解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雷雨前最明显的天气变化是什么?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
(1) 学习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出示)
重点理解“满天、压”,通过课件展示乌云由少到多的过程,理解“满天”;通过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压”并板书。
①读句子,说理解。
②看录象,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展示理解。
出示第一段: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指名读)
2、学习理解2、3自然段
雷雨前还有哪些天气变化?再找找
学习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出示)
(1)看画面理解“乱”摆,板书“乱”。
(2)播放“蜘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理解“垂”。看画面,蜘蛛顺着网丝一点一点地向下,选词填空。
出示句子并进行选择: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垂 掉
①指名到前面点击鼠标选择正确答案。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明选择“垂”的理由。
③齐读读句子。
④重放动画,加深理解。(板书 垂)
(3)理解“越……越……
①通过课件看三个不同的画面,展示出句子:
闪电亮了
闪电比刚才亮了。
闪电更亮了。
闪电一次比一次亮,课文怎么说? “闪电越来越亮”
课文用 “越…… 越……”一下子把闪电变化的现象说明白了,又简单又清楚!指名读。
②出示3次雷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响)听后练表达。
怎么说?雷声越来越响。同学们学了就会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出示1、2、3段朗读,这些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板书雷雨前)。
初读感知,理思路,明线索。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满天的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已有认知。然后通过让学生三次观看乌云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体会乌云的多、黑、厚,真正理解了“满天”“黑沉沉”的意思。
观看风吹得树枝乱摆的录像,理解“乱摆”是什么样子的,直观形象的理解“乱”的意思。
三次观看蜘蛛从网上“垂”下的动画,使学生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画面,词语的理解迎刃而解。
学生看到闪电亮,闪电比刚才亮,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将看到的与课文中的语言对照,深刻体会到 “越……越……”这个词语的用法。
听三次雷声的变化,学生很快地就进行了运用,说出了“雷声越来越”。这样充分发挥了将现代教学技术和语言学习有效整合的优势。
(二)雷雨中
1、出示:雨中动画,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树、房子都看不清了。”
2、想象拓展练习: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 看不清了。(行人,马路、车辆,花草……)
3、指名读雨中的4、5、6自然段。
4、理解“哗哗哗”和“渐渐地,渐渐地”
1)通过老师范读,比较、理解使用以上词语的作用。
2)指导朗读。并随机板书 哗哗哗
5、配音听雨声读4、5、6自然段,想象雨声由小到大再到小的画面。
1)教师配乐读,学生想象画面。板书 雷雨中
2)学生理解感悟,配乐读。
由图到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拓展练习,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紧密联系视听效应学习词语,理解语句,学生会学得有趣味,同时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融入到语言的学习中。
(三)雷雨后
1、(伴着音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雷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都写了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画好了和小伙伴商量商量。
2、学生汇报: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训练用“有……有……还有……练习说完整话)
3、师生共同参与做一个摆图配文的游戏。
1)学生在小组练读第8自然段。
2)跟小伙伴商量怎样摆图。
3)指名摆,其他同学配文。
4、配着轻快的音乐,想象着雨后的画面,齐读7、8自然段。 板书雷雨后 美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主动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激趣,小组合作讨论摆图,真正学会课文内容。
仔细观察
学习写字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易错笔画。
3、教师板书范写。
4、学生练写,互当小老师评价,再写。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看老师写,自己写,评价,再写,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将写字环节落到实处。
推荐阅读
拓展延伸
老师介绍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春》中描写春雨的部分,建议同学下课阅读,看一看文中写了哪些画面。感受一下春雨和雷雨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感受大自然雷雨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前 压 乱 垂
18 雷雨 中 哗 哗 哗
雨后图(彩虹图旁写“彩虹”两字)
后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