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难点
  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导语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活动2【讲授】曲牌
  文章有几个曲牌?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活动3【活动】朗读
  学生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书:蒙冤)
  活动4【活动】朗读
  试读[滚绣球],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板书:怨)
  活动5【活动】讨论
  面对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明确: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伤心
  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
  学生齐读[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板书:忍冤)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作者为什么要写窦娥的善良?
  举例: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的凶残。
  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书:悲)
  活动6【练习】思考
  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聪明绝顶,近乎仙,但并不影响人民群众对他的喜爱。
  ﹙2﹚、还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榜》《四大爱情故事》等,浪漫主义的手法都增添了作品的无穷魅力。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2、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雪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