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1.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和学习课文,培养识字能力,创新能力 。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事情都 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 之间的关系。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课件、葫芦实物。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目的 一、导入1、( 出示实物)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吗?课文中也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喜欢小葫芦的人,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他是如何种葫芦的?好吗?2、板书课题,读课题。 激发学生 兴趣。1观察、回答。2、读课文 。 1认识葫芦。2、学生想急于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 指导书写 四、分组读课文 1、借助拼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4、检查汇报,出示生字 卡、采用多种形式(抽读、小老师教读、抢读、齐读等),检查生字读音。重点:“葫芦”“藤”“盯”“赛” “邻”“治”的读音。5、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交流。6、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 语,说话,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1、出示会写的八个生字,学生质疑 、提出难写的字。2、师范写“爬”“谢”“慢”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读得正确) 1培养学生识记生字词的能力。2、初读 感知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4、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识记生字。 正确读音,正确断句。 1、学生默读朗读,小声读等形式,给课文圈生字。2、学生多种形式读生字词。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4、一字组多词。5、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标出难写的字。2、学生练习写字,并自我评价。 分小组读课文。1、学会并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2、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分享成功的喜悦。3、搜集脑子 里储存的词语。 1、正确书写规范书写。2、养成书写姿势正确的习惯。3、会评价. 1、读熟课文。2、巩固已学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了解文中道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 1、介绍葫芦、蚜虫的知识。2、放课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1、朗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2、自学课文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让孩子直观形象,感知葫芦 怎么? 1、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相信学生。2、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充分发挥眼耳头口学生学习活动设计1、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2、边看边回忆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1、孩子任选一自然段读。 活动目的 1、累知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2、形象 感知课文内容。 激起孩子朗读的兴趣。 (1)、仔细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作出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指导。第一自段:(1)、葫芦长得如何?(2)、那个人喜欢 吗?相机指导朗读句子(喜爱之情)。(3)、小组赛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他盯……才好呢! ”理解“盯”的作用。 3、通过朗读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读中感悟2、自读课文,勾画不懂的地方,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3、孩子汇报:(1)、葫芦长得好:“细长的……几个小葫芦。”(2)、从:“那个人每天……喜欢”可以看出。(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孩子有事可做。 通过诵读让学生充分走进课文。感受那个人的心理。 三.总结.拓展 四.练习 三、小结 三、小结拓展学习 三、小结拓展学习 “自言自语”(指读、范读、小组 读等)读出那个人的迫切心情。 第三自然段: 学生汇报后,重点指导“那个人……是葫芦”,特别读好反问奇怪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1)、那个人收到了葫芦了吗?(请一个孩子读第四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读中感悟,体会那个人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4)、抽读、小组读,读中感悟那个人的急切心情。(5)、孩子自由读,听别人读。 (6)、答:那个人没有收到葫芦。(7)、一个读其余孩子边听边想,然后回答。(8)、小葫芦要 体会那个人的心情,享受读书的快乐感悟,反问的语气。 (2)、当孩子说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时,师问: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3)、齐读第四段。(4)、师:种葫芦的人看到 小葫芦 一个个都 落了,他的心情如何?可能 会怎样说呢?请孩子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 一个个都 落了,可能会 地说‘ ’ ”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放课件)小组交流。调动孩子的生活积累 结合教材内容,让孩子把 一句说完整,说具体,拓展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 靠叶子提供养料,后来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 就一个个都 落了。(9)、学生齐读后,看课件回答。(后悔地说、伤心地说、懊悔地说……)。 把话说完整, 说通顺。 孩子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1、孩子们真会想,假如明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 上生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续编 故事)。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2、表演这个故事。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种葫芦人的心理。 孩子说(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 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表演这个故事。 学生体会到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增强了朗读表演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