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法定代表人不是职务,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企事业等单位的行为。法定代表人的职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一、公司第一大股东是否必须是法人代表
公司第一大股东不是必须是法人代表。
公司的法人一般是公司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是经理担任。法定代表人指的是依法律或者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至于其他的企业,要看企业情况去确定负责人的职务。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进行登记,若是法定代表人变更,则应该办理变更登记。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本质是法人能够与自然人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民事主体。
法人的特征:
1、法人不是人,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集合体,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组织集合体;
2、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3、依法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4、承担民事责任。
二、公司法人被起诉会影响家人吗
不一定,看是否参与其中、是否有高消费
不一定,看是否参与其中、是否有高消费
首先,公司法人是指法定代表人,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工厂的厂长、公司的董事长等)。法定代表人有权直接代表本单位向人民起诉和应诉,其所进行的诉讼行为,就是本单位(或法人)的诉讼行为,直接对本单位(或法人)发生法律效力。
其次,如果被被起诉后,在的强制执行的阶段,公司法人拒绝履行生效判决,那么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高消费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提出申请。执行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再次,在共同犯罪当中,如果有家人的参与其中,依照刑法的相关处理即可。
三、法人与负责人有什么区别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典》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这就是说,作为法定代表人必须是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能够代表法人行使职权。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厂长、经理担任,也可以由董事长、理事长担任。
负责人是经营单位及分公司的登记注册事项之一。负责人是指代表经营单位及分公司行使职权、主持经营单位及分公司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的人。一般由经营单位或分公司所从属的上级法人单位(企业法人、公司或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任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