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交通肇事逃逸者是否可以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者是否可以自首?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交通肇事者逃逸拒不履行告知义务应受行政处罚,不适用刑法自首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若对方也有过错可减轻责任。若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则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分析

可以,但对不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者,在事发后逃逸拒不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按行政处罚程序予以处罚,不适用《刑法》自首的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拓展延伸

交通肇事逃逸者的法律责任与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者的法律责任与自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然而,自首为交通肇事逃逸者提供了一种向法律机构主动投案的机会,以表明悔过之心并争取从轻处罚的可能性。自首可以显示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愧疚,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然而,自首并不意味着免于法律责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因此,交通肇事逃逸者应该清楚理解自首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出正确的选择。

结语

交通肇事逃逸者的法律责任与自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然而,自首为交通肇事逃逸者提供了一种向法律机构主动投案的机会,以表明悔过之心并争取从轻处罚的可能性。自首可以显示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愧疚,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然而,自首并不意味着免于法律责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因此,交通肇事逃逸者应该清楚理解自首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