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了用人单位未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包括支付双倍工资和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文章也强调了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无法约定试用期、难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难以保护商业秘密、难以进行竞业等。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尽快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避免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财务损失。
法律分析
1、支付双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那么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应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则需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2、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
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
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一、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有什么?
1、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无法约定劳动者的试用期。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对新招员工就难以约定试用期,直接招用,不仅需要增加试用期期间的支出,而且容易带来用人风险。
3、难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如果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可以说走就走,无需提前一个月打离职报告,法律不追究其责任。技术人员也同样。如果用人单位与技术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可以说走就走,无许承担培训费用。
4、难以保护商业秘密。每个企业或多或少有商业秘密,不签劳动合同,无法通过劳动合同增加条款,很难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5、难以进行竞业。企业要对劳动者进行竞业,主要针对高技能人才,不签订劳动合同,无法通过劳动合同作出竞业,采用其他办法很难收效。
结语
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有支付双倍工资、无法约定劳动者的试用期、难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难以保护商业秘密、难以进行竞业等。因此,用人单位应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上述后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二条 【劳务派遣单位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一条 【加班】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