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离职后拖欠工资时,可以采取以下解决途径:1.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2.寻求法律援助,包括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提起诉讼;3.自行协商。若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离职后拖欠工资时,您可以采取以下解决途径:
1.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在劳动争议发生后,您可以向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进行调解。
2.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您无法解决劳动争议,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包括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提起诉讼。
3.自行协商:您还可以尝试与雇主进行协商,以达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2、申请仲裁: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争议调解途径
劳动争议调解途径是指解决劳动争议的和平解决方式。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雇主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雇主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调解途径是劳动争议解决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争议出现之初就通过第三方调解,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争议,避免争议进一步扩大。调解可以由工会或者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和解,达成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成功,则双方应当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应当具备明确、合法、有效的内容。如果和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或者再次发生争议,则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总的来说,劳动争议调解途径是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中重要的解决方式,旨在通过和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结语
离职后拖欠工资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寻求法律援助,或者自行协商。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报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申请支付令,人民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