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判刑最新规定?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判刑最新规定?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七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犯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特别重要的或者多件重要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和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毁损的;致战斗、战役失利的等。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武装军事人员以外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装的作战利益。武装的作战利益,是我军实现其职能的保障,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关系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危。战役、战斗的胜败,取决于指挥员全面掌握敌我双方真实情况基础上的决断。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方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情况和有关动态,对于我方全面了解和正确估计敌我力量对比,调整作战部署,制定作战方案,以求克敌制胜,具有重要意义。若虚报敌情,武装就难以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方案,就会给招致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3、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其犯罪动机有多种,如为邀功请赏而编造情报;因贪生怕死而夸大敌人的实力,为泄私愤等。4、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向武装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武装是指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民兵和其他参加的武装力量。敌情是指敌人的军事情况,包括敌军的作战计划、军事布防、组成、军种、、武器装备、军事设置、作战意图、军事行动等一切与作战有关的情况。(1)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必须发生在战时,才能构成本罪。这就是说,战时乃是构成本罪在时间上的必备要件。不在战时而在平时,即使有向武装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战时,是指国家宣布战争状态、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受突然袭击时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2)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所谓提供,是指采取各种方法将虚假的敌情告知武装,以让其知道。既包括书面的,又包括口头的;既可以当面提供,又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报或由第三人代为转告而不当面提供。既可以是主动提供,也可以是武装向其询问时而予以提供。不论方式如何,只要提供的属虚假敌情,即可构成本罪。所谓敌情,是指与我为敌的一方的一切有关信息情报,主要是军事情报,但不限于军事情报。凡属于与敌人军事行动相关,能影响我军对敌方军事行动的正确判断,可能产生错误认识或采取错误行动的各种情况,如敌军的车辆调度、物资采供、新闻管制、装备情况、所处地理位置等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都属于敌情的范畴。所谓虚假敌情,是指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敌方情况。有的是无中生有,编造或谎报根本不存在的敌情而加以提供;有的是故意改变敌情内容,或严重歪曲或夸大、隐瞒敌方的情况。前者如将敌军没有退却而谎称退却,没有设置雷区、雷阵而谎称其有等;后者则如将雷区位置变更地点,看见敌军通过,知道其向东而谎称向西;故意夸大敌军人数、武器装备等。(3)造成严重后果,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造成严重后果,是指因提供虚假敌情而扰乱了的作战部署,干扰了的军事行动,破坏了指挥人员的作战计划和安排等。

一、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怎么构成的

1、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所有军人。

2、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盗窃、抢夺行为为将侵害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所有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却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从司法实践看,实施本罪的行为人都企图实际占有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因此其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目的,属于直接故意犯罪。

3、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所有权。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是战斗力的主要物质基础,保证其不受非法侵占,是巩固战斗力的客观需要。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的行为,直接造成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损失,将给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4、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窍、抢夺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的行为。

盗窃,是指采取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占有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

抢夺,是指采取乘人不备、公然夺取的方法非法占有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盗窃、抢夺的对象是在编的、正在使用的和储存备用的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不包括已确定退役报废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因为退役报废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已不能直接形成的战斗力。

武器装备,是指直接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武器又称作兵器,是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人作战设施的器械。通常包括:冷兵器、械、火炮、火箭、导弹、弹药、爆破器材、坦克和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作战飞机、战斗舰艇、鱼雷、水雷、核武器等。

军用物资是指除武器装备以外,供军事上使用的其他物资,如被装、粮秣、油料、建材、药材等。武器装备的重要零件、部件应以武器装备论。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军事动物,如军马、军驼、军犬、军鸽等,应视为武器装备。

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事物资不受隶属关系的,即这个的人盗窃、抢夺那个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现役军人盗窃、抢夺预备役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均属盗窃、抢夺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正在生产过程中,尚未交付的产品和物资,不能视为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

盗窃、抢夺军用物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可以参照对盗窃罪、抢夺罪的数额标准从严认定。

本罪为选择性罪名,行为人只要具有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其中一种行为就构成本罪;具有两种行为的,仍为一罪,不实行并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七十七条战时故意向武装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