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是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罚请求权或刑罚执行权的有效期限。据此,刑法中的时效可以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行刑时效,则是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对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时效,仅指追诉时效,而不包括行刑时效。
我国《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核准。”这一规定基于追诉时效期限的长短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一致之精神,以法定最高刑为标准,确定了四个不同档次的追诉时效期限。
追诉时效延长的规定是什么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
《刑法》第8第1款规定:在人民、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此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人民、机关、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者人民已受理案件。这是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实施了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
《刑法》第8第2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此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向人民、人民、机关提出控告。
2、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应当立案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和公认的刑法理论,被控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对其进行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
不受追诉时效的情形是什么
不受追诉期限的情形有:
一、在人民、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
二、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
在人民、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法律依据 该内容由 蒋先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