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会受到从重处罚;人民和武装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武器对罪犯进行制止;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罪犯不能假释,因其犯罪恶习较深,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较大。
法律分析
一、在服刑期间又犯罪该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
第五十九条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六十条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侦查终结后,写出起诉意见书或者免予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
二、哪些情况下可以对罪犯使用武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人民和人民武装的执勤人员遇有下列情形之一,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一)罪犯聚众、的;
(二)罪犯脱逃或者拒捕的;
(三)罪犯持有凶器或者其他危险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坏,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
(四)劫夺罪犯的;
(五)罪犯抢夺武器的。
使用武器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情况。
三、服刑期间又犯罪能假释吗?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提请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裁定。
首先,与刑法规定的累犯来比较。
刑法规定累犯不能被假释,主要考虑的是累犯的主观恶性较大,如果将其假释,会有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监狱内又犯罪主要是脱逃、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盗窃等几种,都属于故意犯罪。罪犯在服刑场所又故意犯罪,不管其动机如何,都说明其和累犯一样,犯罪恶习较深,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如果在监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犯罪行为,将其假释,其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可想而知。
其次,与服刑期间没有再犯罪的服刑人员来比较。
一直以来,我们在执行假释制度时,假释罪犯的比例都控制得较严,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相对于没有又犯罪的罪犯两者相比,哪个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是否可能危害社会,应该是一目了然。因此,相对于在服刑期间没有又犯罪的罪犯来说,将服刑期间又犯罪被加刑的罪犯予以假释,改造会显得有失公正。
要是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话,那么此时会先对所犯罪量刑,之后在与前罪进行数罪并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对后罪一般都是要从重处罚的,因为再次犯罪的证明其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还比较大,但此时不能认定属于累犯。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将依法从重处罚。对于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并移送人民。根据法律规定,人民和武装在特定情形下可以使用武器。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是否能假释,需由监狱提出建议并经中级人民裁定。在决定假释与否时,考虑罪犯的犯罪恶性和可能危害社会的因素。服刑期间再次犯罪的罪犯将面临加刑,并与前罪数罪并罚。需要注意的是,服刑期间再犯罪并不一定属于累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四节 数罪并罚 第七十一条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九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九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本条规定的“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