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的小额贷款纠纷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3年至20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届满后,胜诉权消失但实体权利不消失,债权人仍享有受领保持力。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时,应受理但可能驳回其请求。法庭不能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小额贷款纠纷是有诉讼时效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最长不超过20年,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
1.胜诉权消灭。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完成的债权虽不能强制实现,但可以作为被动债权用来抵销债务。
2.实体权利不消灭。诉讼时效届满,实体权利不消灭,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务,仍享有受领保持力,债务人履行义务后,不得请求返还。
3.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即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4.法庭审理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拓展延伸
小额贷款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小额贷款的诉讼时效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的。一般来说,诉讼时效的计算从借款人违约或借款合同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诉讼时效的期限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某些地区,小额贷款的诉讼时效可能为一年,而在其他地区可能为两年或更长。借款人需要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向提起诉讼,否则将失去追究借款人责任的权利。因此,借款人应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的保护。如果您面临小额贷款的诉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的法律意见和帮助。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小额贷款纠纷存在诉讼时效,通常为3年,最长不超过20年。诉讼时效届满后,胜诉权消失,但实体权利不受影响。债权人仍享有受领保持力,债务人履行后无权请求返还。权利人超过时效期间起诉,应予受理,但若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将驳回诉讼请求。小额贷款的诉讼时效计算方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借款人应及时了解法律规定,以保护自身权益。如需具体法律意见和帮助,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不予支持。
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五章 金融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一)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三)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五)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七)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八)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九)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是指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