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窦桂梅教学实录《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及点评

窦桂梅教学实录《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及点评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一课时(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窦桂梅执教)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哎呀,真愿意听呀,不光对我,包括台上台下的老师都愿意听。你愿意向谁问好,就向谁问好。(生向窦老师问好)

  师:不要都对我说,也对台下的老师说。现在是下午两点多钟,该怎么说?

  生:老师下午好!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加上我的姓再向我问好。

  生:窦老师下午好!

  师:你们声音真大,老师真喜欢你们!

  (问候语平时很多见,极普遍的语言,却被窦老师在交流中运用得恰当好处。亲切平和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窦老师还带着所有小朋友很热情地向在场所有老师问好,让其他的老师也融入了课堂中,使大家备感温馨。)

  师:你们这么热情,让我想起我以前的故事,那是6年前的事了,你们想听吗?

  (学生小眼亮起来,小脸红起来,小手举起来。师讲述一个难忘的故事。)

  师:那么长的时间都忘不了,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

  生:难忘。

  (师板书“难忘”并指导“难”字的写法,生书写)

  师:老师有难忘的事,你们有吗?

  (学生依次发言)

  师:看来难忘的事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给人启迪的,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也有一件难忘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那难忘的一天。(师板书课题)

  (窦老师熟知学生的心理,她讲述了一件自己最难忘的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出学生最难忘的事。接着,窦老师用“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年龄的孩子的难忘的一天”,引起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共鸣,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师:谁愿意读第一节?

  (生读,读得像唱歌)

  师:哎哟,像唱歌一样,谁能重新读一遍?

  (生读,读得很好)

  师:节奏感多强啊,来,掌声!不过有几个音要正一正。

  (正音,齐读)

  师:继续往下读。

  (生读,读得不错)

  师:多长的段落,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来,我和你握手!你们还想不想和我握手,继续往下读?

  (生读,师正音)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读完全文)

  师:想听老师的评价吗?你们读得很正确、流利,(竖起大拇指)不过有几个句子还要再读几遍。

  (窦老师不仅是位会说教的老师,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老师。她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她那朴实而中肯的评价将她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倾注到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信心、点燃学生的激情。正如她自己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读“我”心情变化的3个句子)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这几句话。齐读第一句。

  (出示句子: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师:谁想读,请举手。(生读)

  师:“紧张”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放松。

  生:轻松。

  师:对,就像你这样的放松、轻松。为什么文中的“我”这样紧张,不放松,不轻松呢?请联系前文想想看。

  生:他想见邓爷爷。

  师:为什么见邓爷爷就紧张呢?

  生: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

  生:邓爷爷是军事家。

  ……

  师:邓爷爷的的全名是什么?

  (生齐说:)

  师:(有感情地讲述有关事迹)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人要来看“我”表演计算机,“我”能不紧张吗?

  师:再说他为什么激动?

  生:他想马上能见邓爷爷了。

  师:你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情了吗?因为又紧张又激动,所以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把手放在胸口,来读一读。

  (怎样体会“我”又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进而读好这句话是本课中的一个难点。窦老师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是通过慢慢地提问,慢慢地引导,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将自己置身于课文情境中,去体会这种心情,使这种体会有血有肉。)

  (生读)

  师:你们的心理感受都一样,但窦老师的感受不一样,老师这样读,行吗?假如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我这么读。

  (师读)

  生:不行!

  师:假如我是一个很内向而富有诗意的人,我这么读。(师读)

  生:不行!

  师:那好,我保留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句子)

  师:在大家又紧张又激动的时候,邓爷爷来了(出示图片),快向邓爷爷问好!

  (生纷纷说:“邓爷爷好!”)

  师:能不能语言丰富些?

  生:邓爷爷,见到您很高兴。

  生:邓爷爷,您辛苦了!

  生:邓爷爷,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生:邓爷爷,您是国家领导人,我们欢迎您。

  师:快摆起手来,向邓爷爷问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问好)

  师:邓爷爷高兴了,你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欢乐。

  生:带着慈祥的微笑。

  生:笑容满面。

  生:和蔼可亲。

  师:我们看第二个句子,“我”的心情怎么样了?

  生:“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

  师:再摸摸胸口,谁想读?

  (生读)

  师:“紧张”的反义词在这句话中藏着呢,是什么?

  生:平静。

  师: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

  师:我会这样读。(师读,分别强调“我”,强调“一下子”)这样读行吗?

  生:不行。

  师:我这样读。(师读,强调“平静”)行吗?

  生:行!

  师: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读)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再读)

  (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文本对话中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里,我们看到窦老师不止一次地引导学生读,而又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她放飞了学生被传统教学禁锢的心灵,让他们成为对话的主体,用鼓励和信任让学生学会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师:读第三句。(生读)出示句子: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这句话你能提出些问题来吗?

  生:为什么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很好,兴奋就是——

  生:高兴,快乐,开心,愉快。

  师:为什么我兴奋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大家读课文,待会儿老师让你们扮演文中的“我”,老师来采访一下。

  (生自由读)

  第二课时(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师:采访开始,你好!

  生:窦老师好!

  师:你为什么这么兴奋?

  (生答不上来)

  师:你太兴奋了,兴奋得都答不上问题来了。再请个人。

  生:邓爷爷表扬了我。

  师:你怎么给他表演的?

  生: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熟练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师:(向另一学生)你好,祝贺你!邓爷爷问你什么了?

  (生答)

  师:邓爷爷听了后怎么说?(生答)大家一齐大声地读读这句话。(生读,师板书: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师:这句话你理解了吗?

  (生答不上来)

  师:你们现在马上到台下去交流,采访一下现场的老师,请他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赶紧问。

  (生离位,问在座的老师)

  师1:就是小时候开始学计算机。

  师2:小时候就要开始学,长大就会了。

  师3:大家从小就会打电脑,幼儿园小朋友也要会。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是课文的难点,在学生对这句话不甚理解的情况下,窦老师鼓励学生去采访一下现场的老师,请他们未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一举动,不仅将课堂变成了一个解疑答惑的大讲堂,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让他们明白,要想获得知识,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师:邓爷爷这话是1984年说的,都过去多少年了。我们来看看当年这位电教老师18年之后的感受。

  师:(满面深情地讲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就像使用钢笔一样地使用电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走向素质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深圳画了一个圈,那里就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座城,一座座金山;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澳门才顺利回归;此时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来看看邓爷爷,让我们来表达对邓爷爷的爱。

  (音乐《春天的故事》响起,投影出示图片)

  生:想哭,因为邓爷爷领导我们国家走向富强。

  师:想哭就哭吧!

  生:感动,因为邓爷爷……

  师:一句话,邓爷爷,我们爱您!所以,我们看第一段,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文章的作者现在已经28岁了,但他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的这一天,因此,他特别兴奋。

  (引读第六节)

  师:我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忘不了我为邓爷爷作计算机表演,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责任”。

  (师板书,生书写)

  师:你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

  生: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把邓爷爷对你们的爱化作一种责任,我们忘不了邓爷爷对我们的——(生齐说“爱”)

  师:难忘的一天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那就是“刻骨铭心”。(师板书)我们一起来读。

  (读课题)

  师:老师加了感叹号以后,又该怎么读?

  (生再读课题)

  师:下课了,后会有期。让我们为孩子们的表现喝彩,让他们带着这份责任走下台吧。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认为:“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种激情产生于教师把知识和情感再次燃烧,燃烧的过程既是感染自己,也是感染学生。窦老师的激情是源自其心底的自然流露,她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她的澎湃的情感点燃了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情感。)

  窦老师的这节课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堂激情四溢的课,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自我发展的课,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课。新课标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给予了学生他们应该有的一切,我们可能收获更多的意想不到,收获累累硕果。课堂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为有了儿童——这一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才充满着成长的气息。而教师就应是激发他们活力的、陪伴他们成长的人。窦老师正是这样的人。她曾说:“……你都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你的率真、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