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布线文献综述

综合布线文献综述

来源:华佗小知识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 (系):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11自动化

学生姓名: 马伟财 学 号: 201110503043

2014年 12月 28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综述名称 评阅教师姓名 颜昌彬 评 价 项 目 综述结构 01 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 02 综述内容 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 智能大厦的电气系统设计-综合布线部分 智能大厦的电气系统设计-综合布线部分 职称 讲师 优 良 良 合不合格 格 03 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 04 05 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 参考文献 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 格式符合规范 06 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 成绩 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2011年 3 月 20 日

文献综述:

智能大厦的电气系统设计-综合布线部分

1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普通的大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需求,迎着时代的潮流,智能大厦“热”在神州大地已悄然兴起,智能大厦内涵如何,具备什么条件才算是智能大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内外的有关说法不下十种之多。美国智能型办公楼学会最近给出其定义为“将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运营以及相互间的联系达成最佳组合,确保生产性、效率性及适应性的大楼。”日本智能型大楼专家黑沼清先生则定义为:“可自由高效地利用最新发展的各种信息通信设备、具备更自动化的高度综合性管理功能的大楼。”国内近年来也出现了所谓“3A 大厦”、“5A大厦”的说法,所谓“3A大厦”是指一座楼宇建筑具有楼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者。所谓“5A大厦”则是除具有上述3A功能外,[3] 一些部门或地区出于对建筑管理的不同要求,而将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立出来,形成消防自动化系统(FA),同时又将面向整个楼宇的管理自动化系立出来称之为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合称为“5A”。对于后加的两“A”,又有人认为是指防火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且不管这样那样的说法,综合观之,对智能大厦的一般概念通常为:“为提高楼宇的使用合理性与效率,配置有合适的建筑环境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先进的通信系统,并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系统的大楼”。

而作为智能大厦重要的电气系统组成部分的综合布线系统也随着不断的发展,了传统的布线模式,新型的布线模式-综合布线更加适应于新时代的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由线缆及相关接续设备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以一套单一的配线系统综合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及控制网络,可以使相互间的信号实现互联互通。综合布线系统的主体是建筑群或建筑物内的信息传输介质、以使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显然,它包含了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线路(网路线路、电话局线路)间的缆线(所谓缆线就是指包括电缆,光缆在一个总的护套里,由一个或多个同一类型的线缆线对组成,并可包括一个总的屏障物)及相关设备的连接措施。

当前传统布线相对于综合布线在自能大厦中的应用的区别:

1.传统布线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同应用系统(电话、计算机系统、局域网、楼宇自控系统等)的布线各自,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传输线缆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线缆的插座、模块及配线架的结构和生产标准不同,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加上施工时期不同,致使形成的布线系统存在极大差异,难以互换通用。

这种传统布线方式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都不方便;当工作场所需要重新规划,设备需要更换、移动或增加时,只能重新敷设线缆,安装插头、插座,并需中断办公,显然布线工作非常费时、耗资、效率很低。因此,传统的布线不利于布线系统的综合利用和管理,了应用系统的变化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充和升级。

传统的综合布线是总线拓朴结构,而综合布线是星形拓朴结构,在房间的各个位置有充足的端口可供选择,而且每个房间都有预留线缆,扩展空间大,集中控制经统一管理。

2.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产品兼容,模块化扩展、更新与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既为用户创造了现代信息系统环境,强化了控制与管理,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保护了投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应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采用组合压接方式,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成一套完整而开放的布线系统。该系统将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布线与建筑物安全报警、监控管理信号的布线综合在一个标准的布线系统内。在墙壁上或地面上设置有标准插座,这些插座通过各种适配器与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相连接。 综合布线的硬件包括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大对数电缆和光缆等)、配线架、标准信息插座、适配器、光电转换设备、系统保护设备等。

2基本内容

综合布线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充分考虑了高度的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和可扩展性

等因素。

在工作区子系统,对于信息点采用标识区分;

在水平子系统,对于数据信息点,都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连接到管理区子系统的快接式RJ45 24口配线架,并进行彩色分区管理。

在管理间子系统, 针对具体情况,对数据点进行分区管理,并在配线架上进行相应的区分和标识。

⑴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完成各信息点与设备终端的匹配、连接。主要包括机房内各服务器分布的信息插座及配套面板、跳线及适配器等非有源器件。

对于信息面板,我们根据点位需求,考虑采用了单口的面板。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点位的实际需求。

在工作区,对于数据用户如有需要我们配7英尺跳线,费用由甲方自理,便用户工作使用。

①工作区子系统信息插座安装位置

工作区子系统信息插座安装位置主要安装在办公家私下。信息插座的安装方式将根据实际情况安装

②工作区信息插座的选型

数据点选用超五类白色非屏蔽模块,安装简单,并支持45度斜角/90度直角二种安装方式,维护非常方便,T568A/568B接线方式通用,另配嵌入式彩色标记条注明具体用途,其性能远远超过TIA有关超五类规定。模块和面板由热塑料材料制成 ,符合UL要求,高强度,阻燃,UV耐腐蚀,面板带防尘盖。

⑵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配线间至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本系统内数据点的水平电缆全部采用SYSTIMAX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在100m信道距离上支持超过1000Mbps以上传输速率,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及灵活性。因此对用户而言,只需在总配线间将相应的跳线重新跳接,就可以很方便管理所有的信息点数据或语音信号的任意输出,使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⑶设备间分布及设备配置

管理区系统由跳线、跳线板、配线架、线管理器、光纤跳线等组成,实现通道及空间管理、线缆管理、标识及彩色编码管理等功能。

管理水平区子系统与垂直主干子系统之间的交连和互连,通过跳线可方便地将机房内所有网络线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不同的工作区,也可以作为管理区的网络中心,在管理区内利用水平系统布线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

配线间的设计,我们采用了较为集中的管理方式,本设计配线间所有网络系

统配线架统一安装在19”标准机柜中,以达到保护、防尘的作用。在选型考虑时,所有水平部分信息点线缆全部端接在标准RJ45模块化配线架上,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超五类48及24口快速配线架。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跳线,1:1地配套使用线缆管理器。在配线间用标准RJ45-RJ45跳线进行管理。

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智能大厦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智能有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在大厦工作人员工作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其它大厦不能完成的效果,体现了重大的价值。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它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功能、智能型大楼的必然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对基于各种系统资源的大楼总体功能的发挥并保持各部门长期、高效率的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从初期投资与性能价格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建筑产品的经济性。如果系统在使用初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且,在不追加任何投资的前提下,今后的若干年内依然能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那么就认为这个产品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从系统的初期投资上来讲,综合布线的初期投资比传统布线的要高一些,但是综合布线把原来若干套互不兼容、相互的布线系统,集中为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而且,几乎所有的弱电布线均可由一个安装公司来完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性施工,缩短工期。

通过本次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综合布线在智能大厦电气系统上的利用,让人看到综合布线的优势,以及改进前人们所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不足!

4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技术开始引入我国,但使用较少,处于探索研究试用阶段。80年代后期国内的建筑物内通讯设施仍以语音设备为主,建筑物内暗敷通信管线未达配套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例如办公智能大厦、商业智能大厦、金融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住宅小区。 随着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

网。作为高速公路“节点”,智能建筑成为这些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归宿。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各种局域网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为适应语音、数据、图像在智能建筑中的传输,以及与广域网智能建筑外部信息网络连接的需求,综合布线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厦为主要应用场合的综合布线系统;以住宅小区和园区为主要应用场合的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园区综合布线系统;以城域为主要应用范围的宽带城域网;以家庭布线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家居布线系统;以现代开放型办公室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开放型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等等。综合布线的信息传输速率由低速l0mbit/s发展到100mbit/s和1000mbit/s以上。综合布线产品的类型已由3类发展到5类、超5类、6类和7类;6类标准已于 2002年6月公布,适应于多媒体传输的7类布线标准也已制定,它将使综合布线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总之,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是取代传统建筑网络的一项重大技术进步。它是随着智能建筑的产生而产生,随智能建筑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宽带化。由于计算机数据的接入,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应能支持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局部网络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rs232-c(同步/异步)、星形网、局域/广域土安网、令牌网、以太网及光缆分布数据接口等。目前,通讯媒介的传输速率已发展到155mb/s,622mb/s等,空间电磁干扰(且为同频干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必须使用屏蔽缆线进行良好的接地。由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及光缆组成的网络,能适合各种速率的传输要求,也能构成完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2)数字化。整个网络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国内的电话网络已普遍使用程控交换技术、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化比较容易实现;而电视图像系统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模拟制,使用面大且广,向数字化转换有一定的难度。

(3)综合化。综合化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又一发展方向,除综合电话、计算机数据、会议电话、监视电视等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综合图像、监控、火灾报警、保安防盗报警、楼宇设备及技术管理系统等。

(4)智能化。综合布线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适应智能建筑开放式布局及智能结构的求。

(5)个人化。个人化也是一种目标。网络连接后,人们完全可以在家庭办公,将设计文件、信息由网络传向对方。在办公室也无需一人设一张办公桌,而可以随意使用办公室里某个桌子上的电话、计算机工作,使办公自动化达到较高

的程度。

5设计方案

根据本楼的项目要求及上述有关标准,本方案为一个较典型的星型拓扑结构系统。

本方案分为五大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以及设备间子系统,为二级星型拓扑结构。

5.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信息端口以外的空间,但通常习惯将电信插座列入工作区子系统。

5.2水平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分配线间水平配线架至工作区端口(插座)的连接线缆。

5.3垂直干线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指连接设备间总配线架与分配线间配线架的线缆。

5.4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服务于垂直主干和水平布线的跳线及配线管理空间,除终接垂直和水平线缆的配线设备外,还包括跳线及相关有源设备

5.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由总配线架、跳线及相关有源设备(HUB、服务器及交换机等)等组成。设备间子系统是一空间概念,总配线架收集来自各水平子系统的线缆,并与相关有源设备通过跳线或对接实现系统的联网。

参 考 文 献

[1] 刘国林. 综合布线.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程控,金文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海涛,陈金俊,黄志强.综合布线实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 张彝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

[6] 岳经纬 《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 [7] 徐超汉、徐智能 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设计方法[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8] 张宏庆,张言荣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9] 吴成东《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0] 黎连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 [11] 彭学杰《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年

[12] 黎连业等《综合布线系统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13] 刘化君 《综合布线系统》(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14] YuXia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Wiring in Building》 2008年

[15] Terence D Lockyer :Role of fibre optics within a structured cabling environment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Volume 14,Issue 3,April 1991 [16] Hisashi Tanji: Optical fiber cabling technologies for flexible access network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Volume 14,Issue 3,July 2008 [17] Kunihiro Toge, Kazuo Hogari; Effect of cabling on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optical fiber ribbon cable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Volume 14,Issue 2,April 2007

[18] E.P.A van Lanen, A Nijhuis; A novel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non-uniformity and cabling patterns in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Cryogenics , Volume 50,Issue 3,March 2010

[19] Tim Williams , Keith Armstrong ; Cabling ; EMC for system and Installations,1999

[20] 余明辉,等.综合布线技术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