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策略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策略探讨

■孙运红/

郑州财经学院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对于人才孕育摇篮的高校而言,必须要切实加强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致力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使其才能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认可,充分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大学生就业也将不再是难题。本文将对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相关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大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校 职业生涯发展 就业指导 策略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做好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自己与人才之间存在着哪些差距。当大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以后,他们在就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成为用人单位争相抢夺的对象,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将走得更加顺畅。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普遍缺乏合理性与实用性,亟待实施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消除大学生的迷茫感,使之以蓬勃的斗志迎接就业期间的各类挑战,从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开展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少大学生都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哪些工作真正适合自己,担心自己在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让大学生对毕业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即将步入社会的现实。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十分

112

的宽泛,就业目标不够清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受到了重大影响。高校应积极实施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基于大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职业发展目标都能得到实现,这俨然成为了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成为相关领域中的佼佼者。通过开展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将学生所在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清楚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竭尽所能的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断完善自我,优化自我,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将会拥有强劲实力,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就业指导缺乏合理性通过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第一,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不合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因循守旧,采用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就业指导建议很少被学生采纳。第二,高校仅仅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开设就业指导课,而且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理所当然的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迟迟无法实现。

(二)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上,很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发展不均衡,他们的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就业前景也将一片黯淡。与此同时,学生所在专业不同,他们的职业规划也会有不同的方向,而高校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

对所在专业的发展情况不甚明了,他们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会缺乏可行性,这会让学生在就业时失去先机,极有可能与预期设想存在较大偏差,学生的就业之路将会走的愈发艰辛。

三、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策略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在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中所用的形式越丰富多样,学生获得的感官体验也会越强烈,他们的印象也会愈发深刻。基于这一理念,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说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设置就业指导板块,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帮助其解决难题。这样不但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了参考标准,那些大二、大三甚至是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借鉴。或者是在校园内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专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之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就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学生的职业生涯将会成功的走出第一步。

(二)规范就业指导内容

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时必须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需求,不能有丝毫的背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想方设法的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可以对就业产生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可以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将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方向。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综合上述信息补充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中,这会让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学生将会踊跃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制定系统性的职业发展计划,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顺利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者身份的过渡,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

《长江丛刊》2019.09

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功能将得以充分

展现。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1、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首先,针对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及就业需求的不同性,高校应在大学就业生涯辅导中坚持分阶段、划重点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大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辅导与咨询等。其次,开展个性化的就业训练,主要针对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技能以及就业素质三个方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师生交流互动中获得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的快速提高,还要为通过技能评测的学生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应该力争做到全面、客观,唯有如此才能挖掘出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他们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也会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成效。为了达成此目的,高校应该注重建(上接第111页)

性别文化,将性别培训输入到社区,指导女性树立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与“四自”精神,正确认识两性社会地位与两性关系,树立正确科学的婚姻观,正确处理家庭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和谐家庭关系,提升女性生活幸福指数。

(四)灵活模式,优化社区教育效果鉴于社区中老年妇女居多,这些女性居民希望在忙完家务、接送完孙辈之后参与社区教育,更期待社区教育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灵活。为此,学院与社区居委会协商,采取“地点固定,时间灵活”的社区教育模式,由社区居委会与学校协商后确定授课时间和地点,提前一周通知居民,方便女性居民在合理安排家庭生活之后参与社区课堂,保证照顾家庭与参与学习两不误,从而提高社区课堂的参与度与持久度。

三、高职院校在社区女性教育的成果成效———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以女性特色课程为抓手,将职业教育资源注入社区

为服务广大社区女性居民,学院目前在各社区共安排手工、编织、裁剪、美

立测评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测评方法,与高校自身办学特色紧密结

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生对自己的了解越准确,他们就会在求职时寻找那些能够发扬自己长处的工作,还会不断改进自己的缺陷,争取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岗位工作中大展拳脚。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尤其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理论与技术两方面标准也越来越严苛,所以,高校应当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完成更加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其一,就业指导中心相关成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全面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流程,由此达成专业化目标。其二,邀请心理学或职业规划有关专家充实队伍,提高队伍整体实力与水平。这部分人员既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合理的规划指导,又可以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期间给出价值更高的意见,意义非常重大。

四、结语综上所述,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先后容、化妆、瑜伽、亲子教育6门课程、组织多名专家教师在宫尹社区、旭城花园等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提升居民自身素养,促进居民个人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美满家庭,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课程受到居民欢迎,现场气氛热烈,居民学习热情高涨。

(二)品牌价值彰显,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

学院“毓秀课堂进社区”活动创意独特,形式新颖,不仅受到居民欢迎,也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与肯定。基地成立以来,多次接待桥西区、石家庄市、民政部的考察调研,开展大型公开课,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赏。在扩大了学院的办学影响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来自政府、居民的更多支持,为学院今后社区教育工作的展开开创了良好局面。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有助于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虽然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师资严重不足,教学资金紧张的现实困难,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激发政府支持社区教育工作,必将为今后社区教育工作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人力和

社会资源保障厅课题结项,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

--例》(课题编号:JRS20193088)。

-作者简介:胡婧超(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女-性教育;郑瑞新(196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女性教育。参考文献:

[1]焦正平.论高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4

(5):11.[2]黄云龙.我国社区教育的嬗变、发展态势及其实践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3]时长江.高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71.

[4]季瑾.论大学城与社区教育互动关系的建构[J].成人教育,2010(3):10.导工作的开展是高等教育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高校应该将当前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挖掘和剖析,采用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以此来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助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参考文献:[1]张园园,史永姣,滕远杰.论高校专业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及能力提升[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2]高健,刘海洋,魏佳佳.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3]孙阳.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评《大学生创新创J].林产工业,业教育与就业指导》[2019(02).

启新的局面。

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