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二)-学习任务单

高一语文(统编版)-祝福(二)-学习任务单

来源:华佗小知识


《祝福》(二)学习任务单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

【学习目标】

1.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感知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课前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

2.阅读鲁迅《<呐喊>自序》。 【课上学习任务】

1.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会发现祥林嫂的命运可谓是几次大起大落,依据这几次大起大落请为祥林嫂画一条命运变化曲线。

2.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

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B.写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

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则是她人生路上遭受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

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

D.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

力地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有评论者认为:“鲁迅写得最成功的一种死亡,是祥林嫂的死亡。”结合 这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

【课后作业参】

1. D

解析: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表现人物命运的悲惨,但不能说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 思考提示:

鲁迅写祥林嫂的死亡来突出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两点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

① 鲁迅写死亡的悲剧,最重要的成就不在写死亡本身,而在死亡的原因和死亡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感受。

② 写祥林嫂的死亡使小说的主题更深刻。鲁迅这样写有两层深度,一层次的深度:礼教不讲理,人不讲理,神都不讲道理。第二层次的深度在于:这种荒谬而野蛮的封建礼教的观念,不仅封建统治者、封建地主有,甚至已经深入到被压迫者的潜意识里。

③ 【素材积累】

④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运动(1917年)、国民大(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