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学教学大纲()

投资学教学大纲()

来源:华佗小知识
《投资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15P0016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名称:投资学英文名称:学

Investments

分:2.5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

课程教学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投资决策的能力,满足投资实践的需求,提高投资效率,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有投资就有风险,要让学生同时认识投资的风险及分析方法,了解必要的风险控制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在已修财务管理和会计学课程的基础上,了解:投资的基本原理、方法等知识,了解投资的类型、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投资、投资结构,必要的风险控制方法;熟悉:证券、证券市场、与证券定价原理;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供给因素分析;掌握: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也即评估方法;产业投资的效益分析,投资结构周期规律;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进行投资的实用技能,满足投资实践的需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系统学习项目投资融资一般方法和实行途径,能力要求:通过学习拓展知识结构,具有对金融风险识别、化解、采取对策的初步能力。

了解: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项目多目标综合评价、风险决策、资产评估和项目融资的理论;

熟悉: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项目多目标综合评价、风险决策方法;

掌握:投资效果评价、风险决策理论与方法在项目投资和融资决策中的应用以及证券定价原理、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方法。

2、能力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组织教学,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项目投资与融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达到解决投资与融资一般问题的能力。

3、措施方法:通过知识要点讲解、案例分析、作业布置与检查、要点回顾巩固、考试、查阅相关资料等,以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和考核。

三、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要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企业管理》等。《项目投资与融资决策》这门学科的运用及相关知识较广,一般涉及数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财政学、银行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生产运营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因此,最好应在学完上述相关课程后再学习本课程。

三、学时分配

2学分,建议开设章(节)内容第一章投资概述第二章市场经济与投资决定

第三章证券投资概述第四章证券市场及其运行第五章无风险证券的投资价值第六章投资风险与投资组合第七章证券市场的均衡与价格决定

第八章证券投资分析第九章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

第十章衍生证券投资第十一章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产业投资概述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

产业投资效益分析

36学时。

讲课学时

111112220.50.521111111110.50.5

1 2 2 2 1 2 2

实验学时

习题课学时

总学时111 2 3 4 2 4 0.5 0.5 2 1 1 1 3 3 1 2 1 1 0.5 0.5

本课程学分为

不确定条件的产业投资决策

产业投资的社会评价

投资总量投资周期投资结构投资区域配置投资的宏观管理

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合计24 12 36

四、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张中华主编,《投资学》(第主要参考书: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1、Investments,ZviBodieetc.,McGraw-Hill,2005 2、投资学,刘红忠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006 ,2005

3、郎荣燊(shēn)、何孝贵主编,《投资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现代投资学,(美)DouglasHearth.(美)JanisK.Zaima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投资学,史建平.杜惠芬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议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进行课堂讲授,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传授本学科最前沿的新知识。

2、案例法。通过实现向学生布置专项案例,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基础理论,同时也使学生置身实践事实,从而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投资问题的处理方法。

教学手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讲稿,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系统掌握工程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投融资活动打下基础。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学习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考核两部分。本课程的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和案例、课堂提问和出勤占

3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1章投资概述(1学时)

一、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学生应了解投资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熟悉投资主体及组织形式;掌握掌握投资的基本概念、投资的实质、分类。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投资的基本特点、直接投资于间接投资的区别。本章难点:投资理论渊源、现代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五个基本要点。

1.投资概述。投资的含义与特点。投资的主要特征

2.投资的基本类型。投入的资金所增加的资产种类;资金的运用方式

3.投资学的产生与发展。在我国投资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尚处于完善和发展之中。

4.投资学研究对象与方法。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投资的一般运动规律和不同投资的特殊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第2章市场经济与投资决定(1学时)

一、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投资的两种基本类型;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掌握我国投资的发展方向。

本章重点:掌握我国投资的发展方向。本章难点:完善投资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决定的两种基本类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及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投资决定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投资决定;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投资决

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投资决定。

3.市场经济与投资制度的完善。完善投资制度的目标与意义。完善投资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3章证券投资概述(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类型、股票、债券的形式,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熟悉证券目的;掌握证券投资的主体、类型,证券投资的作用。

本章重点:证券投资的主体、类型,证券投资的作用。本章难点:证券投资的主体、类型。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证券的种类。证券通常分为有价证券、货物证券和不动产证券

三大类。

2.证券投资的主体、目的及类型。证券投资主体指向证券市场投入资金以获得预期收益的自然人和法

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企业投资者、投资者。

3.证券投资的作用。证券投资与证券投机区别与联系。

第4章证券市场及其运行(1+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证券市场的功能与结构,了解证券发行价格、证券发行制度;熟悉证券发行程序、交易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类型;掌握证券市场行情指标如股票价格指数;股票市价总额;成交量指标。

本章重点:证券市场行情指标如股票价格指数;股票市价总额;成交量指标。本章难点:证券市场行情指标。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证券市场的功能与结构。主要证券市场的概念。基本功能是调节资源配置。证券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条件。

2.证券的发行。主要介绍证券发行的方式、证券发行价格、证券发行制度、证券发行程序。3.证券的交易。主要介绍交易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类型、程序。4.证券市场行情指标。股票价格指数;股票市价总额;成交量指标。

第5章无风险证券的投资价值(1+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无风险收益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熟悉利率的决定,包括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即期利率、远期利率与到期收益率;掌握无风险条件下证券投资价值的评估,包括单利债券价值评估、复利债券价值评估、贴现债

(或贴水债)券投资价值评估。

本章重点:无风险条件下证券投资价值的评估。本章难点:复利债券价值评估、贴现债

(或贴水债)券投资价值评估。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货币的时间价值。主要介绍无风险收益与货币的时间价值。

2.利率的决定。主要介绍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马克思关于利率的决定。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的决定。即期利率、远期利率与到期收益率。

3.无风险条件下证券投资价值的评估。主要介绍单利债券价值评估、复利债券价值评估、贴现债水债)券投资价值评估。

第6章投资风险与投资组合(2+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投资风险与风险溢价;熟悉单一资产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夏普单指数模

(或贴

式;掌握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以方差测量风险的前提及其检验。

本章重点: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以方差测量风险的前提及其检验。本章难点:以方差测量风险的前提及其检验。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风险与风险溢价。证券投资风险的界定及类型。

2.单一资产收益与风险的计量。风险溢价单一资产持有期收益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3.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马科维兹模型。证券组合数量与资产组合的风险。4.夏普单指数模式:市场模型。市场模式下个别证券收益率。5.以方差测量风险的前提及其检验。以方差测量风险的检验。

第7章证券市场的均衡与价格决定(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掌握APT模型、与CAPM的区别,证券市场效率。

本章重点:APT模型、与CAPM的区别,证券市场效率。本章难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套利定价模型(

APT)。

2学时)

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概念,熟悉分离定律;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主要介绍分离定律(

SeparationTheorem)。市场均衡时最优风险证券

组合T的特征。证券市场线与证券均衡定价。

2.套利定价模型(

APT)。主要介绍套利与因素理论、

APT模型、与CAPM的区别。

3.证券市场效率。介绍有效市场的理论假设、有效市场的分类。

第8章证券投资分析(2+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含义;熟悉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的方法;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本章重点: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本章难点: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证券投资分析概述。主要介绍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2.证券的投资价值。主要介绍投资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优先股与普通股的投资价值、市盈率。3.宏观经济分析。主要介绍宏观经济、货币的影响。4.行业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选择投资行业部门应考虑的因素。

5.公司分析。公司竞争力分析,经营管理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公司经济附加值分析。

第9章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0.5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主流资本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熟悉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的新尝试、动力学分析;掌握证券市场的分形结构、证券市场的行为学分析。

本章重点:证券市场的行为学分析。

本章难点:动力学分析、协同市场假设、模糊假设。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线性分析的局限性。主要介绍主流资本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2.证券市场的行为学分析。介绍有限理论、噪声交易、正反馈交易。3.证券市场的分形结构。介绍确定分形与随机分形。资本市场的4.证券市场的动力学分析。主要介绍非线性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5.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的新尝试。主要介绍协同市场假设、模糊假设。

R/S分析。

第10章衍生证券投资(0.5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期权投资、期货投资的概念;熟悉期权投资、期货投资的交易机制;掌握定价与投资管理,

BOT融资的风险。

BOT融资的风险。

本章重点:期权投资、期货的投资定价与投资管理,本章难点:定价与投资管理

BOT融资的风险。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期权投资。主要介绍概念、价值与风险、影响因素、如何进行投资管理。2.期货投资。主要介绍概念、特点、交易机制、收益与风险特征、定价与投资管理。3.BOT融资的风险。介绍

BOT融资方式面临的风险、项目的风险规避,

BOT融资的风险管理与评估。

第11章证券投资组合管理(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概述、概念、基本原则、操作基本步骤;熟悉证券投资组合的类型;掌握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证券投资组合业绩的评估。

本章重点: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证券投资组合业绩的评估。本章难点:证券投资组合业绩的评估。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概述。主要介绍概念、基本原则、操作基本步骤。2.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及类型。主要介绍组合方式、类型。

3.证券投资组合业绩的评估。介绍评估内容单因素、多因素评估法纪选择的时机与能力。

第12章产业投资概述(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产业投资的种类;熟悉产业投资的主体、目标特点;掌握产业投资的运动过程,包括投资前期、投资期、投资回收期、三个阶段关系及投资管理程序。

本章重点:产业投资的运动过程。本章难点:三个阶段关系及投资管理程序。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产业投资的种类。主要介绍概念、特点、作用。2.产业投资的特点。主要介绍产业投资的主体、目标。

3.产业投资的运动过程。介绍投资前期、投资期、投资回收期、三个阶段关系及投资管理程序。

第13章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市场分析的概念、意义;熟悉市场空隙的决定因素、市场分析的方法;掌握产业投资的市场战略,包括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线延伸、产业组合优化方法。

本章重点:产业投资的市场战略,包括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线延伸、产业组合优化方法。

本章难点:市场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市场分析的意义。主要介绍概念、意义。

2.市场空隙的决定因素。主要介绍概念、特点、制约因素。3.市场分析的方法。介绍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4.产业投资的市场战略。主要介绍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线延伸、产业组合优化方法。

第14章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供给因素分析的概念、规模经济与投资规模;熟悉产业投资地点的选择;掌握制造技术的选择、企业投资规模的选择。

本章重点:制造技术的选择、企业投资规模的选择

本章难点:产业投资地点的选择评价方法、企业投资规模战略。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供给因素分析的必要性。主要介绍概念、规模经济与投资规模。2.制造技术的选择。主要介绍选择原则、技术来源、生产工艺方法。

3.企业投资规模的选择。介绍决定的基本因素、基本方法、企业投资规模战略。4.产业投资地点的选择。主要介绍地点选择在主要因素、评价方法。

第15章产业投资效益分析(1+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投资估算方法;熟悉项目财务数据的预测、预估财务报表的编制、组合分析法及线性规划法。掌握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组合分析法及线性规划法。本章难点:组合分析法及线性规划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估算。主要介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投资估算。

2.预估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介绍项目财务数据的预测、预估财务报表的编制。3.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介绍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及比率。4.不可分性、相互依存性和资金限量分配问题。主要介绍组合分析法及线性规划法。

第16章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投资决策(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2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不确定性与风险、风险来源与控制概念、内容;熟悉实物期权方法,决定因素、定价模型、处理产业投资风险的方法;掌握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及决策数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及决策数分析方法。本章难点: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及决策数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产业投资的不确定性。主要介绍不确定性与风险、风险来源与控制。2.敏感性分析。主要介绍类型、基本步骤、分析方法、步骤。

3.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概率分析与决策树分析。介绍折现率、概率分析及决策数分析方法。4.实物期权方法。主要介绍概念、决定因素、定价模型。5.处理产业投资风险的方法。五种方法介绍。

第17章产业投资的社会评价(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社会评价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熟悉成本与效益项目的调整、就业、分配效益;掌握成本与效益的度量、社会贴现率。

本章重点:成本与效益的度量、社会贴现率。

本章难点:线性规划法、消费增长率确定法、资本边际生产率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社会评价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主要介绍产生背景及具体实践方法。

2.成本与效益项目的调整。主要介绍转移支付、内部效应与外部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3.成本与效益的度量。介绍线性规划法、边境价格法。

4.社会贴现率。主要介绍消费增长率确定法、资本边际生产率法。5.就业、分配效益及其他。主要介绍具体方法。

第18章投资总量(1+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意愿储蓄、潜在储蓄、实现储蓄概念;熟悉投资需求及其形成、投资供给及其形成;掌握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本章重点: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包括需求约束条件下的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本章难点: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与储蓄。主要介绍投资具有创造需求和创造供给的双重功能。意愿储蓄、潜在储蓄、实现储蓄。

2.投资需求及其形成。主要介绍凯恩斯投资需求模型、后凯恩斯模型、新古典模型、托宾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需求、科内尔的投资需求理论。

3.投资供给及其形成。介绍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最优储蓄理论、卡莱斯基理论。4.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介绍需求约束条件下的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

q理论、

第19章投资周期(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投资周期定义类型、周期波动的理论解释;熟悉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中国的投资周期波动;掌握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我国投资波动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原因。

本章重点: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我国投资波动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原因。本章难点: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科内尔投资周期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周期概述。主要介绍定义类型、周期波动的理论解释。2.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主要介绍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

3.投资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介绍萨缪尔森模型、周期波动上限、下限类型解释、局限性。4.科内尔投资周期理论。主要介绍投资扩张的容忍程度、理论特点及不足。5.中国的投资周期波动。主要介绍投资波动的历史规律、基本特征及基本原因。

第20章投资结构(1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投资结构的概念、实质与分类、投资结构与总量关系;熟悉投资结构的决定因素、我国投资结构的演变与优化;掌握投资结构的演变规律,规划投资结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投资结构的演变规律,规划投资结构的方法。本章难点:攸原基准法、动态投入产出和最优规划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结构概述。主要介绍概念、实质与分类、投资结构与总量关系。

2.投资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介绍投资结构的微观因素、投资结构的宏观因素、开放经济对投资的影

响。

3.投资结构的演变规律。介绍投资部门结构演变、工业投资部门结构演变、投资固流结构的演变、投资再生产结构的演变。

4.规划投资结构的方法。介绍攸原基准法、经验判断法、动态投入产出和最优规划法。5.我国投资结构的演变与优化。主要介绍优化我国投资结构的措施。

第21章投资区域配置(0.5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生产力区位配置与投资区域配置;熟悉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掌握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我国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本章重点: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本章难点:投资区域配置规律,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与。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回顾。主要介绍投资区域配置的理论、生产力区位配置与投资区域配置。2.投资区域配置规律。主要介绍投资区域配置受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人口及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及国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制度变革和市场的统一是投资区域合理配置的先决条件;科学技术进步是投资区域配置格局变动的基本推动力量;优化投资区域配置往往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先导。

3.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演变及评价。主要介绍投资区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4.我国投资区域配置的变动趋势与。

第22章投资的宏观管理(0.5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财政、金融概念;熟悉财政、金融的目标手段;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区别、联系及配合。

本章重点:财政与金融的区别、联系及配合。本章难点:投资宏观管理的协调。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投资宏观管理的对象、目标及手段。主要介绍投资宏观管理的手段

2.投资宏观管理的财政。主要介绍财政目标手段、调节机制、投资。3.投资宏观管理的金融。介绍金融目标、手段、调节机制。

4.投资宏观管理的协调。主要介绍财政与金融的区别、联系及配合。

执笔人:审定人:批准人:

制定日期:2015年8月3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