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30例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30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1922· 光明中医2017年7月第32卷第l3期 CJGMCM July 2017.Vol 32。13 【针灸探骊】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30例 郑琳张芸林瑜 摘要:目的 观察胃痛穴位贴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肝气犯胃型胃皖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敷贴组与 对照组,每组30例。敷贴组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的基础上,应用胃痛穴位贴在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太冲等穴位进行敷贴, 每天6h,每天2次;对照组仅使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共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和治疗的疗效。结果 敷贴组与对照组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敷贴组的总症 趺积分、胃腕痛、食后腹胀等积分 低干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痛穴位贴能提高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敷贴; 胃脘痛;肝气犯胃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7.13.03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7)一13—1922—03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 为主的疾患,是临床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 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胃脘痛”中医诊断标准, 且不属于排除标准病例者;②年龄 1 8岁以上,65岁 以下者;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带来不利的影响 j。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 压力大,常常导致情志不舒或抑郁、恼怒而发病,故 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较为多见 ,其病情常常反 复发作、时轻时重。笔者针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病 情常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特点,在传统中药治疗 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痛穴位贴内病外治,疗效显 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5年5月一20l6年6 月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 ④自愿参与研究,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经胃镜检查证实合并胃黏膜中 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经B超、x线及实验室检查证 实肝、胆、胰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心、脑、肾、 肺、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③2周内已使用其他{台疗胃脘痛的中西药物者;④有 胃切除术或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史者;⑤具有严重的原 发性心、肝、肺、肾、血液疾病及糖尿病或影响其生存的 严重疾病;⑥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与医生进行正常 交流的患者;⑦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彳E服药中可能 怀孕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加 院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 验的设计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诊断标准患者 随机分配到敷贴组、对照组各30例。敷贴组中男性 16例,女14例,年龄为l8~65岁,平均(41.67± 1 1.80)岁,病程0.5~10.5年,平均(4.16±2.45)年; 减(柴胡9 g,白芍9 g,川芎10 g,郁金9 g,香附6 g,陈 皮6 g,枳壳9 g,佛手9 g,甘草3 g),每天l剂,分2次 早晚口服;敷贴组患者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使用胃痛型 对照组中男性l5例,女15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 (39.73±8.39)岁,病程0.5~9.0年,平均(4.07± 2.4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穴位贴敷(贵州东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40101,黔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60056号)。 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太冲。穴位定位按照 全国统编教材《腧穴学》第6版。每帖贴6h,一日2 次。上述治疗以l4天为一个疗程,共2疗程。 1.4观察指标根据胃脘痛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记录 1.2.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 行)。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 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边 红,苔多薄白,脉弦。 各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采l刚记分法对症 状分级量化,所有症状分为轻、 }’、哐度,主症分别i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科研课题(No.XB2013020)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福州350000) 2、4、6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 0分,见表 1。其各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在治疗前、后各记录并评 光明中医2017年7月第32卷第13期 CJGMCM July 2017.Vol 32.13 ·1923· 分1次。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 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 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体征 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 积分X 100%。通过疗效指数判定疗效,临床痊愈:症 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不足30%。总有效率=(治 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 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表1 胃脘痛症状分级量化表 1.6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认为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各项积分与总积 (例,%) 总有效率 注:与对照组比较,秩和检验Z= 分变化敷贴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积分比较,尸> 3讨论 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敷贴组各项临床症状积 分与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其中胃脘痛、食后腹胀症状明显缓解,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见表2。 表2两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各项积分与 胃脘痛属西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 疾病范畴。胃脘痛病变部位虽然在胃,但与肝之关系 非常密切。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 若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可发生 胃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述:“木郁之发,民病胃 脘,当心而痛”。在传统中医治疗中,针对肝气犯胃型 胃脘痛的患者,多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疏肝理气,若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运动通畅,血的运行和津液 的输布也随之而畅通,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活动也正 常调和,胃痛得除 。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因 无法坚持规范的治疗,对中药气味的抵触等原因,导致 治疗效果欠佳。 内病外治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中医理论认为,人 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这种联系和影 总积分变化比较 对照组 (例, ±s) 敷贴组 症状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响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 注:与敷贴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O.05 《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 肢节。”《灵枢·经筋》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 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穴位疗法对胃脘痛有着 较好的临床疗效 。 。穴位贴敷疗法属中医穴位疗法 2.2两组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比较经治疗,对照组总 有效患者为24例,总有效率达80.0%;敷贴组患者总 有效患者为28例,总有效率达93.3%,与对照组比较 ·l924· 光明中医2017年7月第32卷第13期 CJGMCM July 2017.Vol 32.13 之一,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将中药材研成细末,用姜 状积分也较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可 能与观察的病数相对较少有关。由于穴位贴敷疗法操 作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更易被患者接受,故值得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1:207. 汁、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或软膏,或将中药汤剂熬 成膏,或应用新型纳米材料,通过直接贴敷腧穴,促进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达到整体治疗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穴位贴敷疗法 可应用于内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胃脘痛 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 本研究中笔者选用含纳米远红外微粉的胃痛型穴 位贴代替中药贴敷。纳米远红外微粉在常温下就能产 [2] 王宏,郑红,欧秀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 界中医药,2013,8(11):1377—137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围医 药科技}H版社,2002:73-78. 生波长为8~15Ixm范围的红外线,其透过皮肤对相关 穴位产生正性刺激,激发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有疏通经 络的功效。中脘为胃经募穴,具有疏通胃肠气血、温胃 [4] 王宏,郑红,欧秀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 界中医药,2013,8(11):1377-1379. [5] 裘磊,肖元春.针灸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2013,19(5):601-603. 散寒祛湿、疏理中气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 主穴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 效。现代医学认为,刺激足三里可减少慢性非萎缩性 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从而起到 [6] 唐润霞.针灸治疗胃脘痛5O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 报,2005,20(3):59 [7] 连关珠,陈一斌.耳穴埋豆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临床观察与护 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由于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是肝 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主要病机,故配合肝经的太冲穴,从 而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行气解郁。 理[J].光明中医,2012,27(I2):2560-2561. [8] 胡冬青,曹志群.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河 南中医,2012,32(9):1248—1251. [9] 林碧容,鲜玉军.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痛临床护理观察[J]. 北方药学,2012,9(6):72—73. 本研究表明,通过胃痛穴位贴治疗后,肝气犯胃型 胃脘痛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症状积分明 显下降,与使用单纯中药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10] 温伟琴,曾晶晶,饶珂寒,等.热敏灸足三里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患者血清GAS及PG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16,47(7): 61 3. 其中胃脘痛、食后腹胀症状明显缓解,对照组相比有显 著性意义;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胃纳减少等症 (本文校对:张捷平收稿日期:2016—12—22) 腹针治疗肾绞痛临床观察 陈 强 陈 峰 雷教育 摘要:目的 观察腹针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l1月因肾绞痛至我院泌尿外科治疗的患 者6O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O例。药物治疗组遵循三级镇痛原则予以双氯芬酸钠栓、曲马多、盐酸哌替啶等镇 痛药物配合氢溴酸山莨菪碱解痉治疗,腹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腹针疗法,穴位选择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采用轻 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患者保持较强的针感,得气后留针15—30rain。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显效时间和疼痛 缓解时间。结果 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 评分均有降低,腹针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显效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腹针组均短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可快速而有效缓解肾绞痛,减少患者忍受痛苦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针疗法;肾绞痛;薄智云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7.13.03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7)一13—1924—03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发作时患者排尿 困难、疼痛难忍,需紧急缓解症状。临床上常遵循三级 作者单位:1.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九江332000);2.江 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九江332000) 镇痛原则以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解痉药及阿片类镇 痛药解痉、镇痛治疗。遵循三级镇痛原则治疗时,不能 快速的缓解症状,同时西药治疗可能影响肾功能异常 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出现眩晕、恶心、便秘、呼吸抑制 等不良作用,使药物治疗受到…。针灸治疗。肾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