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与创新研究

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与创新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黑龙江科学 第6卷2015年6月 HEILONGJIANG SCIENCE 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与创新研究 梁妍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随着旅游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旅游商务网站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基于当前旅游商务网站的分类,针对其局限性,提出线 上与线下高度融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超大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74—8646(201 5)06—0308—02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01"1 The E-business model of TouriSlTI Website UANGYal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e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network technology.The tourism business website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the ̄urism industry.The current classiifcation of ̄urism website based on business,Accord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tourism website, 砀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Customer demand—oriented、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on mode of super large tourism e-commerce website. Key words:Tourism;E—commerce model;Innovation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 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市场不 断扩大,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服务 行业之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旅游业创造了 新的生机,一种新型的混合型产业一旅游商务网 站~应运而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将供应商、旅行 立自身品牌的商务网站,拓宽业务范围,谋求更大发 展。这类网站主要是作为实体企业的在线版,一般规 模不大。但一些实力较强的旅游企业、航空公司、大型 酒店能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与综合性的旅游网站相媲 ,如中青旅的“遨游 网”成功打造旅游商务网站,为旅游者提供一体化的 产品与服务,扩展了自身的业务,获得更多的收益。 2现有旅游网站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旅游网站差异性较小 社、旅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改进旅游社业务流程,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旅游网站模式分析 从90年代第一家旅游网站的诞生至今,我国已 有上千家与旅游业相关的网站。旅游网站具有宣传企 业、信息发布、提供产品和服务、网上销售等多种功 能。从网站的基本服务内容和经营主体对旅游网站进 行分类: 1.1旅游电子商务中介网站 旅游电子商务中介网站为旅游者提供集成一体 的产品和服务[ 。网站本身没有旅游产品,但是集合 现今的很多旅游网站,参考国外成功旅游网站的 版面设计、功能和样式等,网站内容与功能雷同,缺乏 特色,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很多旅行社并没有实现真 正的网络化,只是以本地市场为主要服务对象,没有 直接向更大的消费群体提供服务。 2.2网站功能单一,顾客忠诚度低 现今大部分旅游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站, 但网站的功能仅仅限于景点介绍、线路查询、旅游推 荐等,无法提供全面、专业的整套旅游服务,电子商务 了大量的旅游信息资源成为相关企业与旅游者的平 台,像携程网、艺龙网等均属于这种模式。网站为旅游 者提供线路信息、酒店预订、购买机票、餐饮预订等产 品或服务,旅游者可以实现一站式消费,方便快捷。网 站通过从商家获得佣金返利。中介网站还包括近年来 出现的比较受欢迎的比价网站,旅游者可以从中选择 适合自己、性价比较高的旅游产品。网站则通过商家 的点击连接费和广告获取利润。还有一类是综合网站 的旅游频道,如搜狐的旅游频道,此类网站以发布旅 游信息为主,不涉及旅游产品交易,主要通过广告盈 利。 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网站功能简单,内容无法及时 更新,搜索功能差,网站不能及时回复旅游者的留言, 虚拟社区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一些商家希望保护商 品价格的隐私权,使顾客无法在一个网站上获得满意 的信息,真正在一个网站上预订“旅游套餐”的人并不 多,这就使得网站无法保持忠诚的顾客群,不利于网 站的持续性发展。 2.3同行恶性竞争 随着国家旅游业法律法规的完善,旅游业的利润 空间越来越少,使得同行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人 1.2旅游企业自建电子商务网站 随着在线旅游网站业务量的提升,传统的线下旅 行社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期,越来越多与旅游业相关的 企业,如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餐饮等企业纷纷建 收稿日期:2015—04—01 人都来分一杯羹,在价格战中,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同 时网站难以对所有商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商品或服 务的质量难以保证,顾客感觉受到欺诈后将不会再关 注网站,而网站也无法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梁妍(1980一),女,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研究。 308 3旅游网站商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动组团。旅游者提供一个价格区间,由旅行社出价,旅 在网络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商业模式很 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 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新技术的出现,商业模式要想保持 长期的竞争优势,势必要不断的创新L2]。 3.1 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扩展业务范围 旅业是一个集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及旅 游相关行业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可借助同一网站吸 一游者可以从中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线路成交。这种个性 化旅游需求与规模化组团的结合,使旅游者处于主导 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产品丰富和个性化满足方向发 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_3]。 3.3超大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型企业将会通过收购形 成更大规模,从而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整合,重构旅游 引更多的客户。企业服务的范围延伸、功能增强时,单 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我们可以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平 业的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集玩、住、行、吃、购等一体化 的旅游产业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4结语 台作为企业间协作的纽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形 成价值链的整合_2],共同获取利润。比如,景点可以将 虚拟旅游、个性化线路设计通过营销系统展示给客 户,使客户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酒店和航空企业可 以通过自身的分销系统实现网上产品和服务的预订 与直销;餐饮企业可以通过订餐系统实现网上采购、 折扣批发等策略增加销售额。随着电子商务的引入, 应扩大旅游市场的规模,将原来市场分散的利润点集 中起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2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反向拍卖模式 现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企业创新 的关键。反向拍卖即旅游者按需求制定旅游线路,通 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必将出现更多的商业模式。功能强大、 满足用户需求、利润共享的旅游商务模式势必受到旅 游者的青睐。新型商业模式必将为旅游业提供更广阔 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付岗,石春丽.我国主流旅游网站模式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21) 59760. [2]张俊梅.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与创新分析[J].思想战线,2014,(34) 9S一99. [3]周霓,石艳.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3 (07):117—118. 过系统平台将具有相同需求的旅游者聚集到一起,自 (上接第307页) 高校在建立组织机制时可以效仿国外先进经验,以技 江苏的其他地区企业难以与重点高校互动交流。江苏 术转移中心机构为核心建设组织机制,负责高校的创 新技术的专利保护、项目合同、市场信息等,通过调动 高校内部的各项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样, 移沟通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高校可以建立 关于本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数据库 双向推动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引导、 战略为方向,以区域发展为目标、城市经济为基础,通 过高校与企业的技术转移,不仅仅带动本区域的发 信息的需求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与企业的技术转 展,更要注重跨区域的合作建设。 3.2.2建设高校与企业合作机制 目前江苏技术转移体系中的高校资源还未得到 等。除了以上之外,还可以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促进融 资完善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B/OL].(2012—01—05) [2015—03—17].http://jsnews.jschina.corn.en/system/2012/O1/05/012449167.shtml 充分的利用,包括高校的很多科技成果还有待向市场 推广以及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层次较低,再深层 次剖析会发现,高校对接的合作企业数量还是太少。 因此,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必须要注重企业的市场需 求,企业才有进行合作的积极态度,但是企业是科技 创新发展的驱动,高校的技术转移不仅仅要体现在转 移上,更要确保企业后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企 [2]朱跃钊,戴书春,等.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5,1(02):60—66. [3]2014江苏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徐培苍,李如壁.我国科技中介业的现状和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04,10,(02):57—60. 业加入体系难易度则需要能够打开企业进入技 术转移体系的“绿色通道”,让企业更方便地与拥有需 求技术的高校进行对接。 3.2.3创新高校组织机制 [5]江苏省科技厅.我省高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DB,0L]. (2010-12-06) [2015—03-17j.http://www.jstd.gov.cn/kjdt/kjxw/20101206/ 10183079710.html [6]高峰.论技术转移理论与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3):20—22. [7]白庆华.产学研合作法律与瓶颈问题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25 (01):62—68. 高校进行与企业技术转移还需要一定的内在组 织机制。才能使得技术转移工作规范化、效率化。江苏 [8]杨慧玉,王会斌,张平平.高校技术转移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战略, 2005。17(05):108—113. [9]谢萍.南京区域技术转移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1O):28—31. 3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