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李慧霞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0年第12期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言;作业设计;知识;生活;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0)12-0054-01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常布置的作业就是读读背背、抄抄听听,内容重复机械,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变成了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应该怎样面对这一个教学瓶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作业是孩子知识的脸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1 层次性。作业要关注两极,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上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
分层作业主要是通过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进行的。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成绩确定前1/3、中1/3、后1/3的名单,实施三段式管理。每单元可通过单元测试进行评价跟踪,及时调整前、中、后三段的名单,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往前1/3靠拢。平时的作业,每一段的学生作业要求也不一样。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吃饱吃过瘾。
如学了《巨人的花园》后,笔者给前、中、后三段的学生分别布置了不同的作业:后1/3: 抄写本课的词语,并从这些词语中挑选4个词语来造几个句子。中1/3: 假如你是文中的巨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将巨人的感受写下来。前1/3: 根据所给的八个词语自己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1.2 开放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老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1.2.1 想象性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1.2.2 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认真筛选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一类作业还能充分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1.2.3 延伸型作业。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只拣儿童多处行》之后,引导学生读《繁星•春水》等。这样长期大量的阅读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同时,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3 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2、作业是孩子生活的脸
2.1 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才是作业的真正目的。
2.1.1 学后做。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人,因而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实践尤显重要。实践型的作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1.2 学后画。《火烧云》一课,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了火烧云的绮丽多变。课后就让学生再次观察火烧云,并且想象:火烧云在自己眼里还像什么?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最后要求学生拿起彩笔,把这种美丽景色画出来,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3 学后演。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让学生在课后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课文内容。
2.2 人情味。充满人情味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笔者曾设计过这样一份作业:小练笔《说说我的名字》,要求:你姓甚名谁,你的姓在《百家姓》里能找到吗?请把原文引出来;介绍一下你的姓氏起源;在你的姓氏中,古今出过哪些名人?你的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请查找资料,或询问别人,然后写篇短文。孩子们都认为老师是想借此来更加了解自己,所以也很乐意去完成。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其实都能做到,而且很多做得不错,每个孩子认真地翻阅了辞典和百家姓,把作业当作一件有趣的任务来完成。
2.3 实践性。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3、作业是孩子个性的脸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不但在生活上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上也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样,在作业设计上,老师也可以想出法子出来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 3.1 自助餐作业。什么是自助餐作业?就是通过提供大量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做、愿做、能做的作业。笔者提倡教师布置“米饭+菜”式的作业套餐。学习语文必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这个基础知识就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米饭”每个学生都得吃,“菜”每个学生自己选,如果让学生做大量游离于基础知识以外的各种作业,难免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学生“体质”。以《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的“米饭+菜”式作业套餐:
“米饭”:背诵课文并抄写新积累的词语。
“菜”:①讲一讲,复述故事,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②画一画,把当时森林王国的情景画下来。③编一编,展开你的想象,给课文续编故事。
3.2 自我设计作业。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并且富有创意的“新面孔”,让作业能够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合作经营作业。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为了使文中生动的词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笔者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尊敬的家长,您想去西沙群岛旅游吗?如果想了解有关西沙群岛的信息,您可以向您的孩子咨询。然后请您在这封信上作一下回复,谢谢!”这项作业以书信的形式由学生代交给家长,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合作来完成,借此锻炼孩子复述的能力,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生为了能说服家长去西沙群岛,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地将课文复述得生动具体。
总之,教师应该首先唤起学生做作业的热情,这是最基本的前提。然后教师还应针对作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