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伟祥 一、公司发展新趋势 是因为地区贸易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技 联合国公司中心出版的题为《公司在世界发展 术的竞争和界同行业内生产发展。③发展中国家吸收的 事业中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公司的活动及其在世 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亚洲国家所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仍 界经济中的作用将不断加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减慢,汇率 还占有一定份额。据统计,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对外 和利率日益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日益严重,但公 直接投资总额为320亿美元,亚洲国家吸收了其中的61%。拉 司仍在继续发展。这是因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技术时代, 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显著 信息技术几乎已应用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所有部门,生物技术 增加,占了其中的32%。非洲国家和最发达国家吸收的对外 和新材料的发现已转化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和技术。公 直接投资没有显著增长,仅占其中的7%。④少数亚洲国家和 司能将这些技术的应用扩大到全世界,并构成经济增长的主 地区开始成为资本净输出者。亚洲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要因素。 有显著增长,现已占全球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86%。 由于公司活动的扩展及其作用的加强,世界经济正 其中,南朝鲜和中国的省已成为资本净输出者,它们在 在走向化。这种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新趋势上: 20世纪末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分别达到了近8亿美元和5亿美 1、国际投资日趋多元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 元。中国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主要对外投资者,20世纪末对外 间对外投资的格局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已从公司对 直接投资总额已达8.3亿美元。 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变为最大的外来投资的接受国。1980年 2、银行业正在加速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其主要 至1985年期间,日本一举成为第三大投资国 而且,日本的资 表现是证券市场大大扩展了。证券市场已成为资金从贷方流 本流出额仍在不断增加,将来日本很可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 向借方的主要渠道,从而使过去主宰国际金融交易的辛迪加 的最大来源。至于发展中国家,外国投资的流入量自1981年 银行贷款相形见绌。为此,银行已将重点由传统的收取 以来已大大减少。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是由于以下几个原 存款和提供贷款的职能,转向更接近于投资银行和经纪人商 因:①日本许多高技术产品的成功在世界市场上确立了强大 行的赚取手续费及承保一类的活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金 的竞争优势,因此日本公司已上升为主要的资本输出者。日 融手段的多样化也使人们产生了以下一些忧虑:①金融市场 本作为一个贸易国在取得领导地位之后,其金融公司和工业 的一体化,使各国在国内中丧失了一定的自主权。如果 公司便普遍参与活动,使该国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 各国奉行互不协调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特别是 公司。②总部设在西欧的公司正在迅速扩展。诸如增长 在利率和汇率两个方面)就会恶化。②汇率的剧烈波动会给 相对缓慢,反通货膨胀及国内储蓄盈余这些宏观经济因 公司造成巨大灾难。尽管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行长 素,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资本输出。③总部设在美国的一些 及财长经常在一起开会协调和各国的规章制度,尽管在 公司并没有从国际舞台上退下来,它们正在把更大的注 各国国内和各国间有许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已经联合 意力放在母国。④公司削减了对发展国家投资流量,其 经营,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往往十分松散,迄今还未 部分目的是集中资金用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针对大多数发 采取行动建立一个共同的国际管理。 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慢所作的反应。 3、服务业公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过去十年的一个 具体说,据联合国2O世纪末世界投资报告认为,公 重要变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和流量正在大幅度转向服 司和对外直接投资有以下一些走趋:①对外直接投资在1990 务业,到80年代中期,世界大约40%的股权和50%的年资金 年基础上继续增长,尽管其增长率较80年代的平均增长率为 流量均在服务业。最重要的部门是金融以及贸易有关的服务 低。据统计,20世纪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2250亿美元, 部门,其次是会计、广告及运输一类的服务业公司日益 较90年代增长了7%,低于80年代的平均增长率14%。如果按 化,而这些公司是近期出现的外国投资的来源。 部门统计,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还是公司的 二、我国企业战略选择 总资产,服务业的比重都有大幅度增加。到20世纪末,日本跨 根据公司发展新趋势,我国企业集团向公司发 国公司总资产的2/3,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等国跨 .展应注意:①把自己的名、优、特、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②引 国公司总资产的40%至55%,都属于服务业。②在对外国进 进高智能、高效益的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占领国际市 行直接投资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这两方面,美、欧仍占绝对 场。③采取合资形式投资办企业,设置与国外企业合资的分 优势。据统计,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在20 支机构,扩大集团公司的国外联络范围。④改变在国外企业 世纪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3%,较80年代的平均数略 的原功能单一的贸易性质,逐步在当地发展自己的生产企业 有下降。在20世纪末,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吸收的对外直接 实体,以扩大和发展我国的公司。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应 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70%,与80年代平均数持平。对 采取以下经营模式和战略: 外直接投资的流出和流入之所以集中于美、日、欧地区,主要 (一)进入战略 《企业经济))2002年第6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理论视点 1、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股权或合资企业仍是中国 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较好方式,在总体上中方以少数股权参 与也是适当的。不过近年来我国大企业实行经营的调研 表明,大企业越来越倾向多数股权参与,这反映了它们对跨 国性合资经营实行有效控制的愿望。目前进入市场的投资中 新建方式多于收购方式。随着大企业对投资的增加和收购经 验的积累,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将会增多。 2、非股权安排方式是当今公司进入市场的变通战 略,也为各东道国所乐意接受。我国企业可以选择适当 的非股权安排方式,机动灵活地渗透到国际市场。 3、加入公司的国际性战略联盟不失为另一种新颖 而又大胆的市场进入战略。联合国公司中心的专家预 计,在9O年代,中小型公司、发展中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 的国有企业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有可能加入某个公司联盟, 或结成自己的联盟。我国的一些企业集团不妨鼓足勇气和胆 略,加盟于经过选择的国际大公司,进行国际合作生产。 (二)部门战略 1、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部门。制造业是目前国际直接投 资的首要部门。由于国际分工深化,制造业层次多,活动余地 大,附加价值又高,而且同国民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关系密切, 我国在某些行业上也确有优势可以运用发挥,故应将制造业 部门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优先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 重点。 目前,该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不大,与其在国民经 济中的产业地位不相对称,但该部门颇具发展潜力,轻纺、家 电、电子、机械等行业都有可能开展经营。现在我国国内 市场渐趋饱和,机械加工能力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 因素正在迫使上述工业部门尽快将经营提上议事日程。 制造部门的海外生产、销售以消费品、资本品并重为宜,主要 发展加工装配业务,并以出口导向为主,进口替代为辅。 2、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部门。资源开发部门(矿业、林 业、渔业等)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中不 乏投资甚巨的大项目。这种投资投向上游部门,故称为向前 垂直投资,其目的在于生产和输入那些国内人均占有量不足 的原材料,实为资源进口替代型投资。作为进口媒介的外贸 公司、金融公司、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经营这类项目有较 强优势。但这类行业需要投入资本多、周期长、运输任务重、 投资区位有限、潜在的政治风险大,所以应适当而又谨慎地 投资经营。 3、R&D型科技开发部门。随着R&D(Rescatch and Devel— opment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各国科 技开发公司在世界高新技术密集地带(如美国硅谷)从事的 风险投资应运而生。如果称资源开发投资为上游投资,那R& D型投资可谓是源头投资。在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新技术 深入发展之际,以技术回流为目的的这类R&D投资正方兴 未艾。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开发区可在现在试点和“窗 口”的基础上鼎力开拓这类海外投资。 4、劳务输出型的工程承包部门。建筑工程的承包活动是 建立在人力资本输出的基础上的,一般由经贸有关部门组织 各省、市、区和各部委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实施,现 已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工程承包公司的 单一功能应扩展到多功能,实行多产品、多元化经营(如兼营 贸易、投资等),逐步向混合一体化结构发展。 5、贸易金融性的服务部门。海外贸易机构一般投资少, 《企业经济》2oo2年第6期 见效快,往往以国内为基地,相对较为容易设立,又是我国扩 大出口所需的窗口和前哨,仍应继续鼓励发展,并辅以妥善 管理,至于其他金融业及服务业部门,在国内外条件具备时 也要跨出国门,锐意开拓。 (三)区位战略 1、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吸 收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所在。我国海外投资以周边邻国或近 邻地区(尤其是港澳)的比重为最大。这与地缘文化、种族因 素有关。目前,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正在奉行区域网络化的 对外投资战略,增强自身的向心力,吸引本地区别的国家向 自己靠拢,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既要利用这种形势吸引 日商投资,又要发展地区的直接投资,使亚太地区的经 战 略态势不至发生过分变化。 2、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有着传统的良好 关系,在技术等方面对这些国家也有相对优势,向这些国家 投资可以带动我国技术、设备、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一 揽子转移,扩大出口创汇。这种南南投资是第三世界国家“集 体自力更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的内容之一。 3、向发达国家进行逆梯度投资是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 和地区(CINs)的最新投资战略,意在获得大容量市场、高新 技术、集中经济和区位禀赋的比较利益(齐备的基础设施、熟 练的工人可靠性、丰裕的特定自然资源)。近些年来,南朝鲜、 中国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半数以上投资在美国和西欧。值 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的比重也不小,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将延续下去。 4、对欧共体国家进行投资属未雨绸缪之举,否则,待到 “内部统一大市场”构筑完毕之后,我国对欧共体贸易将受到 严重影响。目前,日、美公司均已有重大动作,我国企业 应抓紧时间在西欧布点驻足,以对外投资之矛击其集团贸易 之盾。 5、要密切注意另外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吸收外资“热点” 地区,如苏联远东地区、蒙古、西班牙、葡萄牙、尼日利亚、加 勒比海盆地等。 (四)技术战略 1、特有技术(特色技术)是我国科技界长期研究开发的 结晶,在国内资金匮乏,材料、工艺不配套而不能形成实际生 产能力时,可考虑采取技术投资或技术资本化的方式,与具 备上述条件的国外厂商携手合作,共同生产。 2、我国许多企业拥有小规模生产、多功能和劳动密集的 中间适用技术,十分适合与我国相似或后进的其他发展中国 家,这些技术大都是处于生命周期晚期阶段的成熟技术或标 准化技术,可能正面临着技术贬值和失效的风险,若及早转 移到它国,则可充分实现其价值。 3、运用引进技术来对外投资,实行引进技术的再输出。 国际经验表明,对进口技术、设备进行合理性组合和适应性 改良,对引进产品的设计、性能、品质做适用性的变更,然后 通过子公司移植他乡,这种“二传手”战术是十分经济、简练 而又有效的。 4、管理、营销技能也是创办海外企业需要依仗的技术优 势,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生产技术和诀窍。我国企业拥有中等 的管理、营销技能,可供国际生产时应用。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熊荣生)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