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探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

建探讨

摘 要: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体系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新闻事件为基本原则。中国特色新闻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主要是为了在中国道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派,以对中国新闻实践的学理性研究提出具有解释力与引领性的新闻理论。建立中国特色新闻学体系,需要以全球视角审视各类问题,建立现代社会全球化意识,用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知识分析国际新闻,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度,解决全球性新闻问题。为此下文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方法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新闻学;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构建 中国新闻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的核心就是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精神的实质,才能够建立具备自身主体优势、原创性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建立中国特色新闻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新闻重则涉及治国理政、国家发展等大事,轻则涉及群众工作、生活中等方方面面小事,所以创新新闻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为国家、社会打造良好的新闻环境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凝聚力,一致对外,保持奋斗的姿态;还能够向外展示自身的实力,提高国家形象,与友国团结互助。建立中国特色新闻学同时也是推动新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学能够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新闻实践也需要新闻理论知识进一步发展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所以建立中国特色新闻学是新闻学术界、从业者必须完成的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品质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

马克思主义在新闻领域中得到充分应用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拥有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下分析新闻事件,需要在

知识理论层面分析把握现代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建立能够说服观众读者、解释能力强的新闻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为了能够打破世界上所有无产阶级身上的枷锁,反抗资本的剥削,彻底全人类,因而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所以中国特色新闻学也必须将人民放在研究导向的中心位置,为多数人民进行研究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以不同主体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有明显差别的,以多数人民为基础的新闻研究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发现新问题和总结新规律。以少部分人为研究导向的新闻则会成为权力者引导、谋取利益的手段。根据现代西方新闻学、传播学发展现状,其导向就非常鲜明的为资本阶级、权力者利益服务,是资本阶级掌控社会的手段,世界上存在不同的新闻体系,也导致国际新闻体系发展不平衡,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也会被少部分实力较强国家以此来控制国际新闻秩序。

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新闻学因而能够在基础世界观、方中展开研究。因此中国特色新闻学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具有认识世界的先进性,可以把新闻事件当作主观对客观能动、辩证的认识,明白新闻是在真实事件发生的基础上诞生,真正理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价值是新闻的灵魂”这句真理的核心价值。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唯心主义、客观主义的错误,才能够树立超越专业主义、商业主义、技术主义的新闻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特质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课本上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都在为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中国新闻学深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的时期始终坚持开展新闻工作。新闻工作的灵魂是新闻观,而中国新闻工作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工作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取得好成效,否则会导致“客里空”现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础进行新闻工作,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指导,其次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形成新观点,从而推动中国特色新闻学发展。中国特色新闻学要揭示中国新闻工作开展中面临的现实阻碍、复杂性、发展规律,必须要以实践为基础,尤其是处在当前世界新闻传播发展速度暂缓、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中国特色

新闻学更应该根据实践开展研究并指导实践,确保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相互统一。中国特色新闻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主要目的是建立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中国新闻学派,根据中国发展实际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学理论。西方新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缺乏统一性,认为新闻不存在意识形态之中,西方对新闻媒体进行单独管理,因此新闻工作者能够自由度较大,但是西方新闻实际上被资本控制,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为资本的利益服务。反观中国新闻学不论实践还是理论中都认为新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新闻媒体开展工作需要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核心,是在明确的范围内实现的新闻自由。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气质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为其提供了极强的生命力,为人类遭遇的不公平对待进行批判,在批判中建立新秩序破除旧思想。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拥有与生俱来的创新气质,能够从根本上剖析媒体变革、国际传播变革,为中国新闻实践、创新理论提供有效指导。建立中国特色新闻学,必须树立全球范围视角下思考问题的意识,为打造良好的新闻环境生态、提高新闻国际传播力、解决世界性新闻传播问题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知识。在以往传统媒体当道时期,掌握在实力较强的媒体中,环境以一个声音为主导较好。但是现在全球进入新媒体时代,当前新闻传播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以及去中介化,社交媒体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矛盾以及成为全世界普遍现象。因此,要充分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中必须存在多种发声媒体,不能一味的压制新媒体的发展,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气质,建立创新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环境生态,正确引导社会传播。此外,以全球发展的视角特色新闻学发展道路,加快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速度,在建立新媒体发展、新型文化工作上,开展创新传播活动和跨文化、跨地域传播活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在全球处于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时期,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建立自身特色理论才能获得自己独特的价值,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具有独特发展力的国家,因此中国建立自身的理论知识要基于与众不同的丰富历史文化和深厚的

实践基础。所以中国新闻学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为研究基础,立足中国实际,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推动我国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跃捷,王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时代篇章[J].新闻战线,2022(11):10-13.

[2]邓绍根,李兴博.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建构发展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04):3-16.

[3]林治波.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思考[J].新闻战线,2021(21):98-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