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 计 者:北京市朝阳区西坝小学 杨春生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笔墨游戏——大熊猫》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人美版美术第八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人美版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笔墨游戏——大熊猫》,属于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内容。课程标准里面重点提到,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活动目标是要对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课堂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从而掌握中国画的造型规律,并挖掘这节课的人文内涵以增强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激发学生传承、发扬美术文化,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笔墨的虚实浓淡及黑白关系处理的训练上。 本课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为主。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知识和技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喜爱,教材将学习形式设计为采用游戏的形式展开,逐步地提升层次。本册中,《笔墨游戏——猫头鹰》与本课共同组成了本册的国画单元,包含了中锋、侧锋、干湿变化、浓淡变化、浓破淡等新知,学生在学习《笔墨游戏——大熊猫》一课时,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知,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学情分析——我校各年级都设置了“国画”校本课程。学生普遍对国画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国画小组,并多次在各种绘画比赛中获得不俗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浓墨、淡墨、浓破淡等水墨画语言要素,并结合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画熊猫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练习等手段,使学生掌握水墨表现熊猫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浓墨、淡墨、浓破淡等国画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熊猫。 教学难点——运用笔墨技法,生动地表现熊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4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采用让学生操作按要求,结合以前用符合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 的学习基础,进行年龄特点的要求:用笔墨在宣纸上随意点出几个墨水墨尝试。 游戏方式组1
块。(随意构图、墨块大小不限) 教师巡视,在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笔用墨习惯的同时,选择几幅。 演示:在学生随意点出的墨块上,用不同的笔法进行添画,使学生的无心之笔成为有动态的熊猫。 板书课题:笔墨游戏——大熊猫 观察教师的添画过程,产生钦佩之情和学习愿望。 讲授 3 新课 5 4 作业内 容和要 求
1、观察熊猫动态。 课件出示熊猫动态照片与学生活动照片。 熊猫抱球玩——学生抱球 熊猫趴在石头上——学生趴在桌子上 熊猫吃竹子——学生吹笛子 提问:说一说熊猫给你什么感觉? 指导学生看书P15 小结:要想表现出熊猫活泼可爱的特性,就要画出熊猫丰富的动态。 2、熊猫的笔墨表现。 指导学生看书P14熊猫照片。 同时出示两幅这只熊猫的水墨画。 图一:水墨适宜,具有国画韵味。 图二:笔触干涩,缺乏美感。 提问:你认为哪一幅好,为什么? 小结:要想表现出熊猫可爱的形象,就要注意水墨的运用和行笔的方法。 3、教师演示:水墨表现一只熊猫。 要点:1、中锋、侧锋,画不同的部位。 2、浓墨、淡墨变化 3、浓破淡 4、可再画一只,丰富画面。 4、赏析名家名作。 赏析名家名作。 指导学生看书P14《节不可撼》, 从水墨运用、动态表现、作品内涵三方面分析名作。 提问:说一说吴作人画的熊猫哪里值得学习?作品的名称是《节不可撼》,谁来说说什么是“节”? 内容:运用水墨表现几只熊猫。 要求: 1、画面有笔法、墨色的变化。 2、表现熊猫不同的动态。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发现熊猫与自己的某些共同点,对熊猫产生喜爱之情。 可爱、活泼 欣赏教材中的《大熊猫不同的姿态》,明确动态的表现可使画面生动有趣。 根据熊猫照片,欣赏两幅水墨画作品,并通过观察,比较不同。 图一好,表现出了熊猫胖胖的、毛茸茸的形象。 看教师演示,学习水墨表现熊猫的具体方法。 欣赏国画大师吴作人的作品。 了解要点: 1、画面中注意了水墨浓淡变化,运用了浓破淡的表现技法。两只熊猫动态不同,并且生动传神。 2、作品抒发了“捍织教学。 教师通过左手演示,减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的对比,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激趣。 明确动态表现的重要性。 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到水墨的表现力。 水墨表现技法的学习。 通过欣赏名作,巩固学习要点。 根据本课重2
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作业展示 知识拓展 辅导要点: 卫民族气节”的中难点,让学生1. 水墨控制、笔法的指导。 心思想,体现了作明确的作业2. 良好绘画习惯的培养。 者的高尚情操。 内容和要求。 3. 大小变化,增加画面情趣。 个别辅导与组织学生展示和评价作品。 进行艺术实践,进集体辅导相展示方式:册页展示作品 行创作。 结合。 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围绕评价要点 进行评价。 给学生展示用贴“小竹子”的形式奖励学生。 进行评价 作业、互相交 流的空间。挖对于大熊猫,成年人有很多方式表达他们 掘优点,促进对大熊猫的喜爱,我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 技法提高,激习到的多种绘画技法去表现熊猫的姿态, 发和延续学表达自己一份独特的爱。 生对美术学 习的兴趣。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作业效果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生动的熊猫及一定的水墨趣味。 2、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实践中表现出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学生学习后的感受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对自己的作业是否满意。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结合本课的课题,教师有意通过游戏的形式设计教学,以师生合作的形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出示的图片也与学校特色、学生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 1、充分运用教材、图例、范画、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设计关注了知识的连续性学习,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得到丰富和提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