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来源:华佗小知识
I专业成长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西湾子小学秦燕茹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语文 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的语文课堂”,所以拓展语文教学范围,建设开放性的课堂,已 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教师努力让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生 活,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 到应用,并且在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 冶情操,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立足课 本,跳出课堂,变“学教材”为“用教材”。 认识到“拓展与延伸”的重要性后,许多公开课上,这一环 节俨然成为不可缺少的亮点,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一堂语文课 没有拓展是不完美的,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就不是一堂好 课,那么是否每节阅读教学课都得有拓展呢?必须是课堂教学 的最后一个环节吗?怎样拓展才更有价值呢?下面我就小学语 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拓展延伸的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语文教学的拓 展延伸,正是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 空限制的适当的延伸,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 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相对于那种墨守成规、孤立处理教材的 形式,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 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二、关于拓展延伸的时机 首先,动态把握课堂,选好拓展时机。课堂是由教师、学 生、教材、环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其决定性因素是人,是师 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场所,是充满变 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因此教师应从生命的高度用生 成的观点看待课堂、动态把握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堂 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内容、进程,而不能一味机 械呆板的执行预设的教学设计。基于此,教师在拓展课外资源 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安排、取舍,而不能强行完 成预先设计的教案。其次,领会文本内涵,选准拓展内容。选好 拓展时机,还要选好拓展内容,否则只会浪费时间,高耗低效。 再次要结合学生实际,拓展的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将 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于拓展延伸的角度 1.从作者入手进行拓展延伸。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 的其他作品以及创作风格都是拓展延伸的重要内容。例如,学 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可结合她的后期作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进行对比,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 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词人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这 样就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背景资料中o 2.从文体入手进行拓展延伸。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 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 教育观察154 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 决问题,教师点拨。而后选取另一说明文——《万紫千红的花> 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彼此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 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 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 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 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3.从课外生活入手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有一次,学校组织 学生到校外的一个风情园参加实践活动,见到花圃中几棵桃 树红花天夭,我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 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肥……这正是学过的《渔歌子》。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 素质,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 拓展和延伸。 四、关于拓展延伸的原则 1.立足于文本,立足于语文课本身。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 文的主题,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 的。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 水漂。”所以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 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例如在学习《赣南游击词》的时候 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进行作者资料的展示交流,然后才转入 正题开始读书,结果,这样的读书只能是蜻蜓点水,自然也就 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2.立足于教学目标。拓展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顾及教学目 标.不能牵强附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位教师教<第一场雪》 一文讲到“瑞雪兆丰年”时,拓展开来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其他 的谚语吗7”这下学生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二三十条,下课铃响起, 教师就说:“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当我们积累了这么 多谚语,也有收获。”我想这种收获多少有些无奈,有些牵强,事 实上这节课学生和老师在该环节上花时过多。课堂教学是有目 标的,如果在某些次要环节投入过多,就可能喧宾夺主。 3.立足于课堂实际。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拓展 应立足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拓展空间,尽可能地将 语文课堂变大,将课文内容变丰,将教学思路变宽,将施教方 式变活。 总之,拓展与延伸在语文课堂确实很重要,但应该“随心 所欲而不逾矩”,拓展式课堂也绝不能变成语文教学中的“花 拳绣腿”,而应是实效性和创新性并重,是教师围绕主题对教 学资源的优化重组。教师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和拓展,要以“本” 为本,确定可行的拓展角度,又要以“生”为本,联系学生的实 际需求,把文本教学资源的拓展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 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文本教 学资源拓展的度,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的兴 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