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体凹陷维修要点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9月(下旬)第O7卷第27期总第1 52期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体凹陷维修要点 范春玲 (新疆福田广汇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51 400) 摘要:介绍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使用过程中罐体出现凹陷变形的部位,以及如何对罐体凹陷变形的部位进行维修。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体凹陷;维修要点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体的设计压力为1.77MPa,设计 温度5O℃,主体材质16MnR。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使用过 程中罐体产生的凹陷多为交通意外引起,罐体凹陷变形的 凹耽赴 台 大小与罐体的碰撞程度有关,多数发生在罐体的两侧和前 后封头处。 1 喀体维修前的工作 由于液化石油汽车罐车充装的是易燃、易爆的介质, 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所以在维修前必须把罐体内的液化 石油气及其残液排干净,再作浸水处理。灌水时罐体应水 平放置,将罐项的安全阀拆下,使罐内与大气相通,从液 相口灌水,直到水从罐顶的安全阀流出后才停止。罐体灌 满水后要泡浸24小时,然后排水。待水排干净(一般可采 用蒸汽吹扫)后对罐体内的空气进行含氧量分析,要求含 氧量不少于20%。然后将罐体从汽车底盘(或半挂车的车 架)上拆卸下来,并拆除罐体上的阀门和仪表等,对罐体 进行几何尺寸测量。 (2)切除及补块。这种方法适于罐体上凹陷面积不 大,但凹陷较深或凹陷部位已出现裂纹的情况。若采取上 述复原的方法,成型质量不容易保证且易产生裂纹,故宜 采取切除及补块的方法。 首先把罐体的凹陷部位用气焊割掉,将缺口切割成圆 2 罐体维修过程及方法 罐体的维修方案要根据罐体的凹陷情况而定,… 般有 以下方法: 形,并在罐体的切口修磨焊接坡口。采用与罐体材质、厚 度相同的钢板进行切割下料并留加工余量。钢板放样开料 后,根据罐体圆弧直径对钢板进行预弯,待钢板的弧度与 罐体的弧度相同后再根据罐体上切割的尺寸进行修正并开 焊接坡口。组对时错边量≤1唧,并要避免十字焊缝,持证 (1)复原。这种方法适于罐体筒身的凹陷不深,且凹 陷部位经过磁粉检测和超声波检测后没有发现裂纹。维修 时,将罐体水平放置,凹陷位置朝上,用两个撑台、液压 缸、传力杆(如简图所示)在罐内组成一个撑圆 装,其 中一个撑台的弧面对准筒体左侧凹陷处,撑台尺寸60× 60mm。另一个撑台尺寸300×300,开动液压缸,通过传力 杆、撑台将力传递给罐体凹陷处使它升高复原,凹陷部位 每次升高复原不大于2ITIn1,直至将凹陷处复原略高于罐体外 表面为止;将液压缸卸去压力,把整个撑圆:[装移动到凹 陷范围内的下一处位置,且于第一次位置重合lOam,如此 办法重复上述工序,直至将全部凹陷部位彻底修复,用外 圆样板对凹陷部位进行检查,之间间隙≤4mm。 然后对罐体的凹陷维修部位进行局部热处理,其而积 不得小于凹陷维修面积的1.5倍,以消除凹陷维修过程中所 焊:J:按焊接工艺进行焊接,焊接后对焊缝进行100%x射线 无损检测,符合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 准中AB级规定的II级要求。无损检测合格后对焊缝进行局 部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 (3)封头维修及封头更换。罐体的凹陷出现在前后封 头上,凹陷较小时按前面所提到的凹陷复原方法进行维 修;凹陷较大且出现在封头的过度圆区域上时,要把整个 封头切割下来重新压制复原,如果重新压制后的封头减薄 量超标或者维修过程中出现裂纹必须更换封头。 切割时,沿凹陷封头与简体相连接的B类焊接接头处用 气割将封头切割下来,对筒体的切割口进行校圆,测量罐 体切割口的外圆周长,把切割下来的凹陷封头重新压制使 产生的应力。局部热处理后还应对凹陷维修部位进行磁粉 检测及进行硬度测定:HB≤160。必要时可对维修部位处的 其复原。若更换封头时,须采用与原封头板厚、材质相同 (下转第8 5页) 厚度进行检测,最小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 收稿日期:2008—08—18修回日期:2008—09—17 作者简介:范春玲(1969一),女,工程师,于新疆福田广汇专用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 2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林业由传统的“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方向 发展”,林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 兴安纸业、中集木业、加拿大嘉汉公司层积材招商引资项 目、阿根廷尤尼特集团改造考校生产线合作项目。在产业 发展中,追求精细加工、深加工,节约资源、提高质量。 的转变转眼已经过去1O年了,林区人的思想没有发生大的 改变,保守落后、固步自封、自我满足。经济发展落后, 生态建设步履缓慢,独木支撑局面没有彻底转变,产业结 构不够合理,资源消耗严重,生态建设更多地停留在口头 上,报告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 书记的讲话以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林区人必须解放思 尤其是在落叶松深加工上下功夫,对其进行脱脂、防腐、 改性等技术操作,上马家具、地板等项目。提升工业化水 平,多出精品多出名品,逐步建立以集成材为龙头,精细 木制品为基础的林产工业新格局。针对木料消耗严重的卫 生筷子,开发研制其替代品,重点利用小径木和“三剩 想、提高认识,树立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物”开发精细木制品。对于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不 高、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部门采取停产关闭。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快林区生态产业发展,如生态 成部分,人类不能用野蛮的方式凌驾于自然之上,主宰和 控制自然,并对其进行根本性改造。而是应遵循生态规 律,理解尊重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旅游、山野菜加工、特色养殖、中草药、天然果浆,矿泉 水等。尤其是沙棘产业,通过市场培育,科技开发和管理 创新研制开发沙棘饮品以外的沙棘系列产品,形成沙棘品 也是维护人类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 牌,对现有的库都尔、大杨树俄罗斯大果沙棘繁育,吉文 五味子繁育基地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开发要快、上 规模、要效益。 (3)积极开展林区生态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林业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 要源泉和重要阵地,可以为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挥 主体作用。大兴安岭林区根据生态建设的需要,划分生态 功能区,科学合理地设置保护区。建立了阿尔山、莫尔道 嘎国家森林公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发展格局。生态 文明在生产方式上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而不 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传统的GDP不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导 标志,转变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以生态技术为基础,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主导地位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偏远,经济 落后,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中,林产工业设备总体 水平较低,再加上管理水平低,使产品科技含量低,木材 消耗严重,名牌产品少,竞争力不强,资源浪费十分严 重。近年来虽然发展了一些非林非木产业,如原天玉笃柿 饮料、大果沙棘,山野菜加工,阿尔山、莫尔道嘎森林旅 游、得耳布尔铅锌矿开采,阿龙山貂狐特种养殖等,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林区独木支撑,依木维生的传统发展格局, 为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但这些产业规 区,对其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即有效保护又要科学发 展。与自然保护区相配合建立了独具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 博物馆、标本馆、文化馆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尝试开展 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花文化、生态旅游 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教 育活动,尤其是增强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观念和未成年人生 态道德观念,使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转变消费模 式,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坚持绿色消费,坚决纠正和制 模小,市场份额少,名牌更少,目前还不能形成强有力的 竞争优势。 另外,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就 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只抓产业不抓生态的 林业是不可持续的林业,只抓生态不抓产业的林业是没有 活力的林业。所以加强林区生态建设,必须从保护、节约 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着手,继续做好绿化造林和对 森林湿地的管理工作。做精做强以木材为原料的主体加工 止企业产品过度包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切实把党和 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 单位,每个家庭,使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成为每个人的自 觉行为。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环境就会一天天优化起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些人一 朝一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附 加值,使林产加工业在质量、档次上有大的提高,增强产 品竞争力。重点抓好根河板业、阿里河电工层压木、玖龙 大兴安岭林区在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 引下,以生态建设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 锐意进取,一定能够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新跨越。 参考文献:(略) (上接第6 0页)参考文献: [1]龙晚生,罗学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观察[J].Chin J Radio1,1997,31(8):524. 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0,28:31. [4]谢礼逊,苏一媛,陈 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4):237. [5]方红,王仪生.cT”反转征”--2,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结果 [J].国外医学・l 床放射学分册,1990,13:349. [2]吴天,张翔,张云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 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9(2):129. [3]韩玉昆,虞人杰, 定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 床诊断和分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