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的动态临床研究

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的动态临床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3月第20卷第3期 JETCM.Mar.201l,Vo1.20,No.3 ・377・ ・证治研究・ 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的动态 临床研究水 韩学杰 王丽颖 李.娜 刘 颖 丁 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1)03—0377—03 【摘要】临床研究发现高【nL压病患者主要南饮食失节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内膜结构紊乱,血液成分改变而致 小动脉痉挛:精神紧张或忧郁恼怒可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m管中枢传出的缩m管物质增多,从而刺激 小动脉使其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生活节律失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I自L管顺应性变差, 压升高。痰瘀互 结、毒损心络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时应以痰瘀同治、解毒通络为大法,依据病冈,合理遣方用药,可明显提 高降压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停、减降压西药用量,改善患者情绪,调节心肝肾及神经系统功能,从微观及宏观 两方面调节机体功能状态。 【关键词】 痰瘀同治解毒通络高血 病疗效 Dynamic Clinical Study on Hypertension by Synchronic Treat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Detoxification and Adjusting Collateral HANXue-j ie,WANG Li-ying,L1Na,et al nstI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China Ac ̄emy f oChinese Medical(Beijing 100700) 【Abstract】Clinical study found that hypertension was often caused by improper diet,emotional stinmli and ir- regular life styles.Improper diet resulted i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i ury,the endometrial architecture distortion and the blood composition change,which leaded to artery spasm.Emotional stimulation may enhance sympathetic acti‘vi—ties,i’ncrease the substance which contracted the blood vessels and then caused artery vasoconstriction and increased vascular resistance.Irregular life styles decreased immunity and vascular compliance,and then en— hanced blood pressure.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was heart collaterals injuPy caused by poison which resulted from combination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The method that called synchronic treat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detoxiifcation and adjusting collateral not only decreased blood pressure but also obviously reduced western medicine dosage.Neverthless,parts of patients took no western medicine to stable blood pressure.The method regulate heart,kidneys and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well from the micro and macro. 【Key words】Synchronic treat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Detoxiifeation and adjusting collateral;Hypertension; Eficacy f中国高血压病患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从1958年 的5.80%上升至2002年的18.80%。高血压病属中医 致血管内皮损伤,内膜结构紊乱,血液成分改变而致小 动脉痉挛,血压升高。 学“眩晕”、“头痛”范畴,大量临床诊治发现,中医治疗 高血压病1、2级患者疗效较好,合并西药治疗Ⅲ级高 血压病及并发症,可以减少西药用量及不良反应、改善 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1.2 情绪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或忧郁恼怒,气郁 化火,使阴液暗耗,肝阳上亢,扰动津液,交感神经 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 的缩血管物质增多, 从而刺激小动脉使其收缩,周同血管阻力上升,血 升高。 1.1饮食因素嗜酒肥甘,饮食失节,伤于脾胃,健运 1.3 生活节律失常,过度熬夜,使肾精亏损 肾为先 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阳虚弱,肾阴不充, 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络 脉不通,瘀『f【L内阻,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络脉,导 基金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20(】6CB5【)4805); 或年老肾亏,房劳过度,均使肾精亏耗,逐渐导致免疫 功能低下,血管顺应性变差,血压升高。 2高血压病的辨证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课题(CMCAS08Y0041);中国中医科学院 自主选题(ZZ2006029;Z02106) 高血压病以舌脉为金标准,进行诊治。具体辨证 中圉中医急症2011年3月第2O卷第3期 JE rcM.Mar.2011,Vo1.20,No.3 如F。 中华人民共和闰卫生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舌苔腻, 2.1 痰瘀互结证唇暗。 (修订版)》…。(3)高“fL压病巾医证候改善疗效判定标 脉弦滑。症见头痛且重,胸脘痞闷,体倦肢困,面晦 2.2阴虚阳亢证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症见眩晕 准,参照《高血 病中医诊疗方案》 。 4.5数据管理及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作为数据录 入软件,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异地双录形式,并进行逐 且胀,目痛耳呜,头重脚轻,腰酸腿软。 项核查,修改至两次录人数据完全一致。使用SQL软 件进行一般数据的统计,针对中医症状的关联规则的 数据挖掘;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以下分析:用配 2_3阴阳两虚证舌淡,苔薄,脉沉细。症见头痛而李, 畏寒怕风,手足心热,自汗乏力,腰酸腿软,倦怠乏力。 3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3.1痰瘀互结证痰瘀同治,解毒通络。具体方药为 竹茹10g,枳壳10g,茯苓10g,陈皮10g,川芎10g,葛根 10g,地龙10g,海藻15g,丹参30g,莱菔子10g,珍珠母 30g等。 3.2阴虚阳亢证滋水涵木,平肝息风。具体方药为 枸杞10g,白菊花10g,生地黄10g,黄精10g,天麻10g, 川芎10g,泽泻10g,川I牛膝15g,生杜仲10g,桑寄生 10g,生石决30g,钩藤JOg(后下)等。 3.3 阴阳两虚证调。肾阴阳。具体方药为淫羊藿10g, 补骨脂10g,枸杞10g,白菊花10g,生地黄10g,黄精 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川牛膝15g等。 4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4.1 病例选择本课题资料收集2007年4月19日一 2010年8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就诊的 高血压病患者,共收集病例146份。(1)病例纳入标谁: 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类诊断标准,年 龄在28~74岁之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未服降压药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或者高 血压病患者欲停服、减服降压西药者。(2)病例排除标 准:年龄在25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继发性高血 : 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严重性心 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胆心 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 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 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 种药物、射线过敏者。 4.2治疗方法根据辨证结果,进行处方用药。每日1 剂,水煎取汁,早、晚餐后40min温热服,1个月为1 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4.3 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件别、职、I 等人口学情况,以及血压、心率、心律等的测量。(2)高 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分析本组患者的高血压 病分级、分期、分层情况及其合并症情况。(3)巾医四诊 信息。 4.4疗效评价标准 (1)观察方法:治疗前对患者及 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一般资料、四诊信息的采集.并检 测血压、心率、心律。(2)高血压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对t检验分析各疗程血压值与治疗前值的差异:用 Spearme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的相关,即高血压患者病 程、分级、分期与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 4.6 结果与分析 (1)人口学情况:①性别情况为男 性83例(56.85%);女性63例(43.15%);入组时男性 患者中有痰瘀互结证66例(79.52%),肝肾阴虚证17 例(20.48%),二者比例近4:1.女性患者痰瘀互结证 50例(79.36%),肝肾阴虚证13例(20.63%),二者比例近 4:1:②年龄情况为年龄小于50岁者66例(45.2O%),其 中男性50例,女性16例,痰瘀互结证51例(77.27%), 肝肾阴虚证15例(22.73%)。年龄大于等于50岁的患者 80例(54.79%),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痰瘀互结 证65例(81.25%),肝肾阴虚证患者15例(18.75%); 年龄最大74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9.61±9.69) 岁。(2)高 压病分级、分期及分层情况:人组时l级高 血压ll0例(75.34%):2级高血压30例(20.55%);3 级高血压6例(4.11%);I期(早期)高血压病109例 (74.66%);Ⅱ期(中期)高札压病33例(22.60%),Ⅲ期 (后期)高血压病4例(2.74%)。(3)患者中医证候的分 布:根据舌诊、脉诊及主症确立为痰瘀互结证患者116例 (79.45%);肝肾阴虚证30例(20.55%)。(4)疗程与降压疗 效的关系:见图1。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显效的比 例由第1疗程后的15.97%,增加到第3疗程后的 22.06%,无效比例南29.17%降低到16.18%。(5)高血 压病病程与降压疗效的关系:见表1。从表1可以看 出.第1疗程后病程小于5年降压总有效率为 31.90%.病程大于10年降 总有效率为16.00%;第2 疗程后病程小于5年总有效率为34.60%,5—1O年病 程总有效率为29.70%,大于10年病程总有效率为 l4.90%:第3疗程后病程小于5年总有效率可以达到 38.80%,5~10年病程总有效率为25.40%,大于10年 病程总有效率为19.40%。可以看出随着疗程的延长, 病程小于5年者疗效增加。(6)高血压病分级与降压疗 效的关系:入组时患者1级高血压患者110例.占 75.34%;2级高血压患者30例,占20.55%;3级高血压 患者6例,占4.1 l%。从表2可以看出:第1疗程后1 级高血 病降压的总有效率为52.80%,2级高血压病 降压的总有效率为l3.20%;第2疗程后1级高血压病 降压的总有效率为58.40%,2级高血压病降压的总有 斟 ∞ ∞ 加 m 0 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3月第2O卷第3期 JETCM.Mar.2011.Vo1.20,No.3 ・379・ 效率为16.80%;第3疗程后1级高血压病降压的总有 效率为61.20%,3级高血压病降压的总有效率为 6.00%。经统计学Spearmen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高血 加。(7)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第l 疗程后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3.97%,第2疗程 后总有效率为78.43%,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 88.78%。 分级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负相 关,即高血压病分级越高,降压疗效越低。但总的可以 看出,随着疗程的延长.1级和2级的高血压病疗效增 5讨论 5.1 方证相应治疗高血压病有明显优势 西药虽然 60 2 0 1疗稗 2疗程 3疗程 图1 各疗程中药降 疗效趋势图 表1 高血压痛患者病程与降压疗效关系n(%) 相关系数0.3—0.5为弱相关.0.5~0.8中等相关,大于0.8为强相关。 下同。 l疗程 2疗程 程 图2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表2 患者高血压痛分级与降压疗效相关分析n(%) 能很快的达到降压的目的,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 状上效果欠佳,且有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方证相 应,依据疾病的中医证类,合理遣方用药,可明显提高 治疗效果。临床为防止主观因素造成患者的病变不受 主观定型或分类的,可以多种兼夹,如果分型或 分类过多过细,则偏差就更大,造成辨证的不规范、不 确切、不客观。沈绍功教授提出“单元组合辨证分类 法”的新方法,并制订了整体方案。辨证强调突出舌 诊,分清虚实E3]。 5.2 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由于人 们生活方式、T作环境的改变,高 压病的年龄分布趋 于低龄化,且其中医证类不断发生变化。笔者发现痰瘀 互结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占55.00%,已演变 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本研究收集了146例高血压 病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为116例,占全部病例的 79.45%,并且存在于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分 期,表明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5_3 痰瘀同治,解毒通络法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途 径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 为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是 单一因素,而是由素体、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 互作用所致,其中病理因素以风、火、痰、瘀论述最多E4], 而近年中医治疗多见理血、补益、镇痉、消导、攻下、攻 补并用、消补并用等法,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 ]。本研 究结果显示,中医辨证论治降压有效,且血压稳定,表 明中医辨证论治,尤其是痰瘀同治、解毒通法是治疗高 血压病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 『2] 韩学杰.高 压病中医诊疗方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 (7):61l_613. [3] 韩学杰,沈绍功.中医心病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临证运用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1):777—780. [4] 韩学杰,沈绍功.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现状及述评[J].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320-322. [5]胡世云,冼绍祥,赵立诚,等.高血压病中医治法的临床研 究进展[J].新中医,2003,35(1):69—71. (收稿日期2010—1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