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中塔墩基础施工技术
郎绿原
【摘 要】介绍安徽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中塔墩基础的施工技术,包括大型围堰浮运及精确定位、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10(017)003
【总页数】3页(P86-87,101)
【关键词】公路桥;钢围堰;钻孔桩;施工技术
【作 者】郎绿原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7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443.22
1 工程概况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位于安徽省东部,起自巢湖市和县姥桥镇206省道,接规划中的马鞍山至合肥高速公路,跨江后进入马鞍山市,终点止于马鞍山市当涂县牛路口(皖苏界),与规划中的马鞍山至溧水公路(江苏段)相接,路线全长约36.14km。其中桥梁工程长11km,南岸接线长19.49km,北岸接线长5.65km。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桥型方案为2×1080m三塔两跨悬索桥,桥跨布置为360m+1080m+1080m+360m,主桥净宽33m,设计车速100km/h。主桥总体布置见图1。
中塔墩基础采用69根Φ3.0m钻孔灌注桩,桩基呈行列式布置:行距6.3m、列距7.5m;桩底标高-80.0m;桩底持力层为微风化砂质泥岩、微风化砂岩。
钻孔桩钢护筒内径3.2m,壁厚24mm;长45m,护筒底标高-35.0m,作为永久结构的钢护筒长35.2m,材质Q345c
承台为带切角的矩形,平面尺寸为80.2×43m,厚7m,顶标高+7.0m,底标高0.0m,承台顶设3m高塔座。
中塔墩位于长江主航道,距和江大堤约1180m,墩位处水下地形较为平缓,高程-12.09m~-10.54m。地表覆盖层厚36m~39m,表部为松散状粉细砂,厚约20m,其下为厚约10m~13m的中密状中粗砂,底部为厚约5m的中密状圆砾土,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砂层,岩面高程在-47.50m~-50.00m,基岩中近垂向裂隙较发育,局部裂隙间充填方解石,少量岩石呈碎裂状,局部后期有胶结。
图1 安徽马鞍山公路大桥左汊主桥桥式布置
2 基础施工安排及施工流程
双壁钢吊箱围堰在岸边制造组拼成整体,浮运至墩位,采用重型锚碇系统精确定位。插打钢护筒后,围堰挂桩,围堰平台与护筒固结,形成稳定渡洪体系及建立钻孔施工平台。钻孔桩完成后进行围堰的清基封底,施工承台。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3 基础施工技术
3.1 钢吊箱围堰施工
中塔钢围堰采用双壁钢吊箱结构,内轮廓尺寸为承台尺寸周边各外扩50mm,壁板厚1.8m,吊箱长83.9m、宽46.7m。吊箱围堰双壁部分壁板高11.3m,总重2150t。由于受水深流急,潮汐影响水流变化频繁等不利因素,钢围堰定位采用前定位船重锚碇方案。
3.1.1 锚锭系统施工
锚碇系统是围堰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需综合考虑水流阻力、风力、绳缆的弹性变形等综合作用,根据墩位处河床标高及水流情况,采用前定位船锚碇方案。
定位船采用1艘400t铁驳;主锚采用8t霍尔铁锚4个,锚链直径Ф72mm,锚绳直径Ф56mm;尾锚采用8t霍耳铁锚2个,锚链直径Ф62mm,锚绳直径Ф56mm;定位船边锚抛设3t、5t霍尔铁锚各2个,锚链直径Ф43mm,锚绳直径Ф36.5mm;围堰
和定位船间采用拉缆连接,拉缆共4根φ56mm钢丝绳,围堰两侧各设置4个8t霍尔铁锚作为边锚,锚链直径Ф62mm,锚绳直径Ф56mm。
定位船400t铁驳平面尺寸为:41.0×9.5m,定位船上布置有马口、将军柱、绞罐、固定座、卷扬机、发电机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调整锚绳及拉缆,定位船起到确定、调整钢围堰的位置,并对钢围堰具有安全防护作用。在围堰顶面(内支撑架)布置边锚、尾锚绞锚平台。锚锭具体布置见图2。
图2 锚锭系统布置图
采用抛锚船来进行锚碇抛设施工。施工时要求抛锚位置误差±5m以内。抛锚顺序按先主后边,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进行。考虑到锚抓牢受力时会有一定的位移,抛锚时要设一定的预偏量,各锚预偏量见表1。
定位船、围堰抛锚参数 表1编号 规格 预偏量(m) 预偏方向 使用部位1#~4# 8t 15 上游 定位船主锚5#、6# 3t/5t 14 抛锚方向 定位船前边锚7#、8# 3t/5t 10 抛锚方向 定位船后边锚9#~16# 8t 10 抛锚方向 钢围堰边锚17#、18# 8t 不设预偏量 钢围堰尾锚
3.1.2 钢吊箱围堰定位施工
围堰锚碇系统形成后,利用锚碇系统对围堰位置进行调整、定位。围堰定位时遵循先调整围堰顶面标高,后调整平面位置和扭角的原则。
首先在底隔舱及双壁隔舱中灌水,使围堰底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使围堰垂直度
满足不大于1/1000的要求,并测量围堰的平面位置及扭角;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围堰,使其平面位置及扭角偏差均不大于100mm;均匀收紧后拉缆,使整个尾锚系统对围堰施加50t的预拉力,同时,均匀收紧围堰边锚,使每侧边锚对围堰施加25t的预拉力;然后测量围堰的垂直度、平面位置及扭角,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围堰位置达到精度要求。
不同地层泥浆性能表 表2泥皮厚度(mm)粉细砂层 19~25 1.10~1.20 ≤4 8~10 ≥95 ≤20 ≤3弱风化砂岩层 18~20 1.02~1.06 ≤4 8~10 ≥95 ≤20 ≤3微风化砂岩层 19~22 1.05~1.10 ≤4 8~10 ≥95 ≤20 ≤3微风化砂砾岩层 19~22 1.10~1.15 ≤4 8~10 ≥95 ≤20 ≤3地层 粘度(Pa·S)容重(g/cm3)含砂率(%) PH值 胶体率(%)失水量(ml/30min)
3.2 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中塔墩基础钻孔桩直径为3.0m、桩长80m,单桩桩尖嵌入微风化岩石约17m。钻孔桩直径大、孔深,桥位处岩层不均、强度高,裂隙发育严重,对钻孔桩施工不利。
3.2.1 桩基施工机具选择
采 用 KPG3000A、KTY3000、KTY4000型全液压动力头回转钻机成孔,在覆盖层中采用刮刀钻头钻进,根据地质情况在岩层中钻孔配备锲齿滚刀钻头和球齿滚刀钻头钻进。使用ZX-500型泥浆分离器,泥浆净化能力为500m3/h,分筛粒度≤74μm。采用超声波大孔径检测仪用于成孔质量检测,检测孔径、孔斜率、孔底沉碴。
3.2.2 成孔工艺
3.2.2.1 钻孔泥浆
选用回转钻机气举反循环排渣钻进成孔,成孔泥浆采用低固相聚丙烯酰胺优质泥浆,根据不同地层,需选用相应性能的泥浆。不同地层泥浆性能见表2。
3.2.2.2 钻进成孔
钻进主要分3个阶段:护筒内钻进、护筒以下覆盖层钻进和基岩层钻进。
①护筒内钻进成孔。由于护筒底口位于砂层内,为避免出现翻砂采用泥浆循环。钻孔泥浆在岸边泥浆池中集中拌制,船运至墩位。护筒内钻进采用低压中档转速的方法钻进。当钻进到护筒底口部位时(底口上下各2m左右)采用小气量、轻压、慢转钻进成孔,如钻进过程中发现钻头磨擦护筒,不得强行钻进,可根据护筒倾斜情况适当调整钻机位置。待钻头整体钻出护筒2m左右后,才允许继续正常钻进成孔。
②护筒以下覆盖层钻进成孔。钻头钻出护筒后,根据地层情况选择钻进参数。特别是各地层交接层对变层部位要注意控制进尺,小气量、轻压、慢转钻进成孔,并且每钻进一层钻杆要注意扫孔,以保证钻孔直径满足要求;要随时检测和控制泥浆性能指标,以确保孔壁的安全。
③基岩层钻进成孔。利用滚刀钻头大气量、低压慢转钻进,控制进尺。对于地层强度差异较大而造成地层软硬不均的部位,钻进时要防止斜孔、台阶孔,要加大扫孔频度。在-47.0m处更换钻头前,对孔深做出确认。
3.2.2.3 终孔验收
为了保证孔底干净,钻至设计标高后,把钻头提离孔底0.5m~0.8m,开慢转速,不停泵继续慢慢往下清孔至设计标高即可。如果一次清孔未净,可反复几次。清孔完毕后,报请验收。终孔验收后,即可进行下钢筋笼作业;下入钢筋笼后,再进行第二次清孔。第二次清孔后泥浆性能指标应满足混凝土灌注前泥浆性能要求。
3.2.2.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分节制造安装,由于中塔墩钻孔桩钢筋笼的全长约80m,按照单根钢筋9m~12m的定尺长度,结合运输条件,可分为3节吊装入孔对接,每根钢筋笼在长线台座上制造,钢筋笼的制造必须有胎具,运输吊装均要设计专用吊具设备。严禁吊装运输时损坏和变形,必要时加焊临时加强钢筋和十字内支撑,在吊装入孔下放时及时解除。
3.2.2.5 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由水上混凝土拌合站(布料机)直接泵送混凝土至孔口,经导管灌入孔内。灌注时采用单根垂直导管浇注,导管内径φ350mm。根据初灌时导管埋深不得小于1.50m的要求确定储料斗的容积为25m3。混凝土初灌成功后,即可在导管口上安装漏斗,进入正常灌注,灌注应连续进行,为确保桩顶质量,需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1.0m高度的混凝土。
4 结束语
马鞍山长江大桥左汊主桥采用2×1080m三塔两跨悬索桥,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首次实现了三塔两跨悬索桥跨径由百米向千米的重大突破。中塔墩是全桥的控制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钻孔桩施工已结束正在准备承台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