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亮点综述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亮点综述
作者:姜有荣
来源:《语文建设》2011年第09期
一、语用题五大看点
1 关注语文课本。如四川卷关注的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康桥、边城、雨巷、蜀道等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湖北卷关注的是“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考查的是蔺相如和刘和珍)。
2 关注口语表达。如重庆卷要求为接受器官捐赠的病人写一句感激的话,安徽卷要求写电话约请,山东卷要求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重新表述一段话。
3 关注传统文化。如广东卷聚焦的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要求以主题班会主持人的身份,将两位同学介绍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串联起来;湖南卷聚焦的是诸子百家,要求比较儒家、墨家的思想异同。
4 关注文化动态。如湖南卷要求对手机短信的得体性作出考量,天津卷要求把“给力、雷人、粉丝”等网络热词串联成一段话。
5 关注人文修养。如湖北卷的材料是“禁烟提示牌”,要求写一句温馨的提示语;浙江卷关注的是全球的象牙贸易,要求写一则禁捕的公益广告。
二、新考点、新题型值得关注
1 文学常识悄然登场。文学常识曾经淡出高考,但今年天津卷、江西卷和江苏卷都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前两套试卷设计的都是一道选择题,分值是3分;后一套试卷设计的是一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填空题,镶嵌在语言表达题中进行随机考查,分值是2分。“文学常识”的出现提醒考生加强文化积累。
2 文言文阅读稍有变化。近十多年来,对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的考查,采用的都是选择题。今年湖南卷推出了一道简答题,让人眼前一亮:“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4分)”这道题体现了命题者对广大考生能读懂、读透文化典籍的期待。
3 小作文再现。小作文已退出高考多年,今年再现江西卷:“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小作文是对考生单项写作能力的考查,考查的是“点”;而大作文是对考生综合写作能力的考查,考查的是“面”。
三、诗歌鉴赏突破唐宋诗词
2011年17道古代诗歌鉴赏题在鉴赏文本的遴选上,虽仍以唐宋诗词为主,但在朝代和体裁上有新的突破:从朝代上看,上海卷考查了东汉的诗,湖南卷、重庆卷考查了明代的诗,福建卷、浙江卷考查了清代的诗和词;从体裁上看,上海卷考查了古体诗,辽宁卷考查了六言绝句。命题者对鉴赏文本的新突破,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充分尊重,也是对考生大阅读观和大文化观的积极引领。
四、文言文阅读“史”“文”并重
长期以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语料多选自二十四史。今年出现了强势转向,17套试卷中有11套由考查正史转向考查作家的文章。前者最大的特点是历史事实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后者最大的特点是表现手法的文学性和灵活性。高考文言文阅读,“史”“文”并重,轮换考查,能得“山之沉稳”,又能得“水之灵动”,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开放开阔的观照视野和兼收并蓄的命题理念。这11套卷具体选材为:北京卷《淮南子》、山东卷《管子》、广东卷《清代名人轶事》(葛虚存)、江苏卷《陈公弼传》(苏轼)、安徽卷《万贞文先生传》(全祖望)、天津卷《日知录》(顾炎武)、湖南卷《严祺先文集序》(归庄)、湖北卷《谏成帝营陵寝疏》(刘向)、重庆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江公皋传》(蓝千秋)、四川卷《南村辍耕录》(陶宗仪)、福建卷《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虞集)。
五、现代文阅读垂青名家而非名篇
垂青名家作品,可谓“大气”;而避开名家的名篇,又杜绝了猜题押题,凸显了公平。突出体现在如下一些试卷中:全国新课标卷林海音《血的故事》、上海卷陈忠实《又见鹜鸶》、湖南卷徐志摩《想飞》、山东卷严歌苓《审丑》、江苏卷宗璞《这是你的战争!》和鲁迅《捧与挖》、湖北卷梁思成《中国建筑的“文法”》和汪曾祺《才子赵树理》、重庆卷朱自清《论诚意》、四川卷宗璞《锈损了的铁铃铛》。
六、作文题“三轨公转”
审视17道作文题,如下三个“公转轨道”尤为引人注目:
1 聚焦主流价值取向。高考作文不仅是作文教学的“指挥棒”,而且也折射出社会价值取向。今年江苏卷、江西卷、重庆卷、福建卷的作文题尤其体现了命题者对主流价值取向引领的深层思考:
(1)引领高标追求。如江苏卷“拒绝平庸”追求的是高洁、高尚、神圣,需要的是意志、努力,最终的目的是升华自己,使自己卓尔不群。
(2)追求幸福指数。如江西卷,在时下物欲横流的世俗背景下,孟子的“君子三乐”似一缕清风,引领着考生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3)弘扬职业操守。如重庆卷和福建卷,袁苏妹、赵世术、袁隆平身上最可贵的职业操守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只有职业操守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才能够享受到职业的乐趣,也才能以苦为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彰显以生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1)触摸学生内心世界。如辽宁卷,引导广大考生用自己的感官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思想认识世界,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和随波逐流,敢于独立思考。
(2)启迪学生规划人生。如浙江卷和安徽卷,“逝者如斯”,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科学规划好我们的人生,既不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也不疲于奔命,丢失生活。
3 考量思辨能力水准。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2011年高考作文,有5道材料作文题尤其考量着广大考生思辨能力的水准:
(1)全国大纲卷,辨点——如何来分大奖,辨题——全给/给半/不给/不定。 (2)全国新课标卷,辨点——什么变化最值得展示,辨题——经济发展/……/开放程度。
(3)北京卷,辨点——如何看待中国队囊括金牌,辨题——实力/挑战/原则。 (4)上海卷,辨点——什么才能永存,辨题——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5)湖南卷,辨点——怎样才能赢得观众,辨题——我走了/你们来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