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语段 品味人物特点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说课 城关镇油坊街学校 余寿国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教材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检测竟然都得了零分。说明他是一个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的人。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根据教材以单元专题组织编排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三点: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基于这些目标的确立,那么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是教学的重难点。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们为之关注、争论的焦点,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法,在此借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在教学方面,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基于略读课文的性质以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安排了四项内容。
一、提示引路,初读感知。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但凡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个链接语,也就是阅读提示。它的作用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要目标、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等等,起着提纲引领的向导作用。因此,在学习文本之前,要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提示,分析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那些阅读要求,经过阅读,目标很明确:(1)认真阅读课文,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3)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从文本出发,巧用阅读提示,使学生运用在前面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技能梳理目标。把精读与略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休的旋律,它激励着人类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
着社会的进步。只有张扬科学精神,才能在社会行成爱科学、讲课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那么,这篇课文就是讲述作者在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老师在一节科学课上,把一个不存在的“猫猬兽”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时全班都得了零分。他通过这件事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科学有”了冒险“与质疑精神。这些内容学生还无法理解,只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才能实现。由此,我体会到:略读课文课堂要处理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略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抓住特点,感悟实质。
写人无巧,只要特点抓得好。阅读写人的文章感悟人物的特点是关键。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认为“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能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吗?学生很快找出了“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随后师问:文中列举的事例中哪些句子突出了怀特森老师的这一特点?学生赶紧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迫切地想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通过交流学生解答很是令人满意。学生的阅读效果一下子呈现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赶紧抛出一个问题来:怀特森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呢?他是不是在糊弄同学们呢?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呢?对我们会有什么好处或怀处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怀特森老师,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出怀特森老师的最好。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之为教,不再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是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学习,掌握文本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故在年作业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喜欢本文中的老师吗?请选择(《我看怀特森老师》《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假如我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一题目写一写,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