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发布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
行业动态(政策与市场)
安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
5月29日,安徽省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引领、突出重点、市场主导、应用驱动四项基本原则,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中期目标。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
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远期目标。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和6项保障措施,确保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安徽政务网)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发布
6月30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据悉,《白皮书》是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通过大量的调研和专题讨论编制而成。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其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全国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共计1237家,
北京市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431家,占比35%。
从融资阶段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一半以上仍处于初创期,A轮融资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6.97%。从成立时间看,2015-2016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呈现爆发性增长。从区域看,在海淀区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达60.96%,中关村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来源:北京经信委)
IFR发布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38万台,同比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最快,增长率高达58%,达13.8万台;日本增长18%,达4.6万台;韩国减少4%,至4万台;美国增长6%,达3.3万台;德国增长8%,达2.2万台。
汽车行业仍然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17年,该行业机器人销量增加21%,达12.5
万台;金属行业机器人销量增幅最大,增长率高达54%,达4.4万台;电气/电子产业增加27%,达11.6万台;食品行业增加19%,达1万台。
IFR预计,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300万台。
另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累计销售14.1万台,与IFR的统计数据相差0.3万台。 (梁)
4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