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议论文写作训练中的几个基本问题2010
材料的“内容”:涉及做人做事的智慧、人生观、世界观的理性思考。 2、审题难度增加,构思的难度加大;突出了思维考查,思辨色彩较强。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大多具有多义性和思辨色彩。 材料的审题难度加大,所有命题材料具有多义性和思辨性,尤其是对一些材料的比喻义或者象征义的解读使学生不容易入题,构思具有一定的难度。 3、审题难度加大,突出思维能力的考查 1、考查了辨证思维能力:全国卷1卷、 2、上海卷;材料作文:钓鱼不捕捞小鱼 3、四川卷的点与线的辨证关系 4、 辽宁的大与小、舍与得的辨证关系。 5、湖北卷突出了人类的想象力以及作用等问题。 6、海南陕西等省共用的试卷: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材料作文 7、福建卷 材料作文:《格林童话》的诞生 格林兄弟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是当他们收集很多传说后又找不到确切的关系而作罢„„ 材料作文 8、安徽卷 根据一首“哲理诗”作文 3、内容上,贴近生活,积极反映社会热点,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今年的不少题目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民生问题,体现了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领域的价值取向。 全国卷1卷和2卷材料选取了社会生活的话题:猫吃鱼与猫捉老鼠以及浅阅读的问题。 浙江卷的教育文化方面的反哺 4、作文命题的体裁指向偏重于记叙文增多: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江西“找
回童年”、湖南卷 “早”为题的作文、广东卷“与你为邻”。 4、注重自我实践与体验与人文情怀。 命题的基调:注重实践与体验与人文情怀。注重体验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如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广东卷的“与你为邻 ”、湖南高考作文“早” 、江西卷的以“找回童年”为题、上海卷的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的问题。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给2011年高考备考的启示 : 1.夯实基础,全面训练。所谓基础,基本文体的驾驭与把握、准确审题立意、快速布局谋篇与构思作文,此外,还包括规范的书写、正确运用标点符号、遣词造句、卷面整洁等。 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分专题突破、逐项推进。重在“议论类专题”但对“文学类专题”的写作,不放过。这部分的写作是使得中等以上的学生能够在高考中能够得到高分的重要保障。 一定要给学生一个高考的时候一个从容的选择的机会,不可“单打一”。 2、提高审题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训练力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序列训练。如单一性材料的审题与立意、多元性材料的审题与立意、漫画类材料的审题与立意、哲理性材料如诗歌的审题与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3、训练材料要具有多样性。大胆引进新鲜的时政热点,像今年的绿色生活、我生活的世界、角色转化、团结合作、低碳经济等,这就启发我们必须引领考生积极关注生活,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思考带入生活。周记、随笔、片段写作,同时,及时搜集、整理时鲜美文,以专题阅读的形式印发给学生。 高考作文 复习“五方面”: 1、审准题,扣住题 2、基本结构和重点段(两段话) 3、材料的积累与使用 4、构思和立意 5、模仿:在模仿中创新 高三学生的作文通病: 1、审题不准 ,少扣题; 2、事例陈旧,缺创新; 3、观点泛论,无重点。 训练目标 1、抓审题――确保45分 2、练构思――新颖生动 3、重点段――中规中矩 4、靠模仿――提高质量 高三作文复习的三个重点 作文复习的三个重点 1、题型: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 2、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 2、材料:突出四个方面:“现实”“体验”“理性”和
“人文”。 3、训练:四个“强化” 做到四个“强化” ①强化审题意识。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 即指题目规定的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等。
②强化思维训练。 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逆向思维、批判思维、联想和想象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能力的开掘。 重庆晚报2010年4月30日报道 乖外孙学习突然退步,性格也一天天变得反常。七旬姥姥一番探究,得知外孙和班里的个别孩子身陷黑网吧难以自拔。痛心疾首之余,目不识丁的老人扮作“破烂王”,在一个月内足迹遍布市区20多条大街小巷,用一种超乎想象的艰辛绘就一幅黑网吧分布图。 昨日,鹤壁市工商部门“按图索骥”,一举捣毁6家黑网吧,让老人欣慰不已。 因为不识字,老太太在绘制过程中都是以画表意,比如用“王八”代表网吧。 ③强化素材积累 一是备好社会生活素材。两耳要闻天下事,国际风云、社会变化都是我们注意观察和分析。 方法: 看看报纸电视,将大事用一句话记下来。 特别是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 二是看几篇经典范文,常咀时文精华。从近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中挑选几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方法: 一是拆开了看,看结构和材料;二是拆穿了看,看立意和构思。选定一种模式进行模仿。 ④强化分析能力训练。 所谓分析,就是找联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现在高三的作文多数分析浅薄。要想得高分,就应
该注意剖析事物的原因、性质(本质)、意义(作用)、分析结果(后果)。 一、材料的审题、扣题和结构 抓审题,不丢“冤枉”分。 (一)审题的重点:抓住题目或材料的“重要点”扣题 1、命题作文的审题“重点”: ①词语的内涵――词义本身的范围 ②词语的结构(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联合式等) ③题目的深层意思或者隐含内容(例如“星空”的内涵)等 【题例1】2010年北京的高考作文: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一出来,各个媒体拼命炒作的是北京159中学猜中了这道题目,因为他们曾经做过以温家宝的诗歌《仰望星空》为材料的作文。 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被猜中了吗?现在我们看一看《仰望星空》的内容: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
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仰望星空》,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饱含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读这首诗,仿佛置身浩瀚天际,仰望着星空,让思维飞越浩瀚天邃,使人的胸怀变得宽广而深沉。整首诗分四段,在每一段中分别用“寥廓而深邃”、“庄严而圣洁”、“自由而宁静”、“壮丽而光辉”的四句语言,表现出对星空的热爱和赞美。随后,又用四句语言,表现出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因为星空象征着“无穷的真理”、“凛然的正义”、“博大的胸怀”、“永恒的炽热”。正因为星空有这么多崇高的象征意义,所以诗的每一段的结尾,便自然地表现出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从这首诗歌的内涵来看,仰望星空,并非对星空自然意义的观望,而是对星空象征意义的敬仰,这是诗的真正内涵和用意。 这首诗歌的内涵比较清楚,“星空”,象征着真理、正义、胸怀和炽热;而“仰望”――是对它们的追求、景仰、 从这次的考题来看,似乎可以说从总理的诗歌中截取一部分,但是“仰望星空”并不是温家宝的诗歌首先提出的,只不过这首诗歌用了这个题目。与去年的选用了台湾歌手张韶涵风靡大陆的流行歌曲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是一回事。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他的诗歌作了今年高考的题目。 1、从题目的内涵来看:仰望星空的内涵与温家宝的内涵不大一样。诗歌中的多数象征意义在作文中是不能用的。例如原诗中的象征意义“胸怀”与“炽热”。和我们平时谈论的“理想、目标、方向”等比较广泛的内涵相去甚远。另外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温家宝说:“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从诗歌创作的背景来看,诗歌的作者强调的重点也是“仰望星空”,没有提及“脚踏实地”,怎么就是扣住了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了呢? 2、从题目的结构来看:这是一道联合式的谈关系的作文题,文章应该谈两个方面(可有所侧重)。如果只谈一个方面,那就是跑题。况且,谈关系的作文是我们北京是高考命题最近没有出过的作文类型。对广大学生来看,具有一定的难度。 3、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是从两个角度立言的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这两重关系是什么,在先解题确定题目的内涵,“星空”意味着什么,为何要“仰望”; 何为“大地”,为什么要脚踏“实地”,它象征意义又是什么,而后,要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一一论证。 这次阅卷对试题的解读: 1、与现任总理并无关系 2、A仰望星空的特点: 高:目标境界远大 远:志向未来 大:浩渺,国家,民族,世界 美:美好理想,希望 空或虚:不切实际虚无飘渺,好高务远 注:对星空可否定,可怀疑 B、脚踏实地特点: 踏实认真,专心致志,一步一个脚印,面对现实,循序渐进,重视基础 C、“与” 是连词 双方都涉及,不一定并架齐驱,有比较,有关联,显性隐性都算符合题意。找不到痕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三类。 类内分等 以满足题意,思维,认识,情怀,作为入类特点 以材料新旧和表达到位程度作为类内特征。 总之:以思想境界高,思维水平高为标准 以材料新旧,表达清晰,准确为依据 以论述清晰,说理透彻为准则。 注:记叙文以感人为主。 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1)找要素――划重点词语 2)析原因――找出诸多原因 3)明范围――写作范围:重点、倾向和写作要求 4)提观点――针对自己的实际提出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