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①履杯实验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北京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回声的知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A错误;②U形管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相平,船闸就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二者关系对应,故B正确;③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而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关系不对应,故C错误;④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而高压锅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的原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结合图中的实验或应用,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实验或现象进行解答,最终判断其规律和应用是否对应.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6.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
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
7.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
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 ) A. 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 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 【答案】C
【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
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
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
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8.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 C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9.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 【答案】 C
【解析】【解答】A. 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A不符合题意;
B. 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B不符合题意;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C符合题意;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也听不到讲课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是不现实的 .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径中减弱了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同时会减弱有用的声音 .
10.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 一声 B. 最多2声 C. 3声 D. 4声 【答案】 C
【解析】【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12.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 B
【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
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符合题意;
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
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答案】A
【解析】【解答】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A符合题意;
B、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 D、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也不同;
(2)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3)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4.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
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
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科技发展,下列技术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是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B. 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导体材料制成的
C.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 手机无线上网时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导体不会发热,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不能用超导体材料制成,故A错误;
B、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故B错误;
C、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手机上网属于移动电话,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0Ω,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导线不会发热;(2)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8.“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 宇航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A不符合题意; B、无线电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B不符合题意; C、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宇航员的声音,C符合题意; D、家人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的声音是通过无线电传到地球的.
19.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的作用是探测人心跳的频率,并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此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双层玻璃会发生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此选项正确,C符合题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此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听诊器是使能量集中,损失少,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依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20.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帮助实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的是( ). A. 声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微波
【答案】 D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有时要经过真空区,ABC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靠的是电磁波,即微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21.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22.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 ) A. 只有音箱在振动 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答案】C
【解析】【解答】音箱发声时,音箱在振动,但声音在向外传播时,周围的空气也是振动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传播过程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3.击鼓表演时,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答案】A
【解析】【解答】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一样 . 由于是敲击的同一个鼓,发出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
故答案为:A .
【分析】响度与南声体的振幅有关,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音调与地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敲同一面鼓时,振动频度是相同的;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轻敲和重敲不可能改变鼓的结构与材料;声音的速度与声音借以传播的介质、温度有关 .
24.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 B. 丙音叉的音调比甲小
C. 丁音叉的响度与甲相同 D. 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图乙波形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为一个多的完整波形,而乙振动的不到一个波形,故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故A正确;
B、甲和丙振动的频率是相同的,音调相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的振幅大于丁的振幅,故丁音叉的响度与甲不相同,故C错误; D、音量降低,指的是减小响度,即减小振幅,甲乙不同的地方在于音调不同,故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不可能出现图乙波形,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5.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 声纳系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B. 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C. 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带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D. 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 C
【解析】【解答】A、因为声呐系统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故A正确;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机遥控的,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C错误;
D、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此可辨别真伪,利用此原理制成了验钞器,故D正
确. 故选C.
【分析】A、声纳的制作原理是回声定位;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都属于基本内容,是识记性的东西,比较简单,解答不难.
26.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7.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起了屋顶,这一现象可用下列哪一条解释( ) A. 振动产生声音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屋顶上下的压力差将屋顶掀掉
D.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大风掀起了屋顶与振动产生声音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与力的相互作用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屋内空气流速慢,导致屋顶上下产生压力差,当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将屋顶掀起,C选项符合题意。 D.与题意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8.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是声波图像,图像的形状不同,反应声音的音色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的音色不同在声波图中的形状不同。
29.在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假如有一天你有幸登上月球,你认为下列哪种活动可以实现( )
A. 利用声波测距离 B.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 驾驶用汽油机驱动的登月车 D.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波测距,故A的活动不能实现;
B、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它的原理是杠杆平衡条件,在月球上物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B的活动可以实现;
C、月球上没有空气,汽油机不能工作,故C的活动不能实现;
D、月球上无磁场,指南针不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故D的活动不能实现. 故选B.
【分析】(1)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在月球表面传播,燃料也无法燃烧.(2)月球上没有磁场,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人可以轻松的举起重物.
3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