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 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⑥
D.只有①⑥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3、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5、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1 / 9
6、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7、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 D.倾倒液体物质
9、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
10、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O ⑤Mg2+ ⑥2OHˉ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2 / 9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2、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Fe
B.CO2
C.Fe2O3
D.NaCl
13、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O3
D.H2SO4
14、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15、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共中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 C.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3、NH3、NO D.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
16、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17、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 )
3 / 9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18、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1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 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20、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4 / 9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 _______ 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3)D中x= ________ ;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 2、根据要求填空:①2H2 ②H2O ③Zn ④MgCl2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只表示微观含义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②中一个微粒所含质子数是________。 (4)写出④中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
3、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 (2)曲线上_______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_______种溶质。
5 / 9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6 / 9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乙基麦芽酚(C7H8Ox)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理想食品添加剂,是烟草、食品、饮料、香精等良好的香味增效剂,对食品的香味改善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延长食品储存期。请计算:
(1)乙基麦芽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则x的数值为_______。 (2)乙基麦芽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H2SO4),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H2SO4)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气(H2)_____________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H2SO4)没有氢气(H2)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B 3、B 4、D 5、D 6、C 7、B 8、B 9、C 10、C 11、C 12、B 13、D 14、D 15、A 16、A 17、C 18、B 19、C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3 B 8
MgCl2
2、③ ① 10 Mg2+
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二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8 / 9
1、2H2O2
O2↑+2H2O 4P+5O2
2P2O5 1 H2 蜡烛自下而上熄
灭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混合物
2、分液漏斗 吸水(或干燥气体)
CO2+H2O=H2CO3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3(2)21:2:12 2、(1)0.2g;
Al2O3+3H2SO4═Al2SO43+3H2O;( 9 / 9
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