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吊行走时对地面坡度的相关要求
1、CC1400履带吊
1.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
1.1.1主臂工况(详见说明书第六章6.4.1-6.4.3/P15)和主臂超起工况(详见说明书第六章6.8.1-6.8.2/P45)
请根据下表要求进行控制(包含所有配重组合方式):
主臂长度HA(m)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副臂长度HI(m) —— —— —— —— —— —— —— —— —— —— 最大允许爬坡角度 STW(°) 16.0 16.6 14.0 14.0 11.0 11.0 11.0 8.5 8.5 8.5 最大允许爬坡比 STP(%) 28.0 28.0 25.0 25.0 19.0 19.0 19.0 15.0 15.0 15.0 1.1.2轻重混合工况(见说明书第六章6.5.1-6.5.3/P21)和轻重混合超起工况(见说明书第六章6.9.1-6.9.2/P49)
请根据下表要求进行控制(包含所有配重组合方式):
主臂长度HA(m) 54 60 68 72 78 84 90 96 102 108 副臂长度HI(m) —— —— —— —— —— —— —— —— —— —— 最大允许爬坡角度 STW(°) 8.5 8.5 8.5 8.0 8.0 8.0 8.0 8.0 8.0 8.0 最大允许爬坡比 STP(%) 15.0 15.0 15.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说明:上表中红色部分为超起工况下特有的臂杆组合情况下的行走坡度要求。 1.1.3塔式工况(见说明书第六章6.6.1-6.6.3/P33)和塔式超起工况(见说明书第六章6.10.1/P53)
1
请根据下表要求进行控制(包含所有配重组合方式):
主臂长度HA(m)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8 48 48 48 48 48 2
副臂长度HI(m)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24 30 36 42 48 54 最大允许爬坡角度 STW(°) 11.0 11.0 11.0 8.5 8.5 5.0 5.0 5.0 11.0 11.0 8.5 8.5 5.0 5.0 5.0 3.5 3.5 11.0 8.5 8.5 5.0 5.0 5.0 3.5 3.5 3.5 8.5 5.0 5.0 5.0 3.5 3.5 3.5 2.0 5.0 5.0 5.0 3.5 3.5 3.5 最大允许爬坡比 STP(%) 19.0 19.0 19.0 15.0 15.0 8.8 8.8 8.8 19.0 19.0 15.0 15.0 8.8 8.8 8.8 6.1 6.1 19.0 15.0 15.0 8.8 8.8 8.8 6.1 6.1 6.1 15.0 8.8 8.8 8.8 6.1 6.1 6.1 3.5 8.8 8.8 8.8 6.1 6.1 6.1
48 48 54 54 54 54 54 54 54 60 60 60 60 60 60 60 66 66 66 66 66 66 72 72 72 72 72 72 60 66 30 36 42 48 54 60 66 30 36 42 48 54 60 66 36 42 48 54 60 66 36 42 48 54 60 66 2.0 2.0 5.0 3.5 3.5 3.5 2.0 2.0 2.0 3.5 3.5 3.5 2.0 2.0 2.0 2.0 3.5 2.0 2.0 2.0 2.0 2.0 3.5 2.0 2.0 2.0 2.0 2.0 3.5 3.5 8.8 6.1 6.1 6.1 3.5 3.5 3.5 6.1 6.1 6.1 3.5 3.5 3.5 3.5 6.1 3.5 3.5 3.5 3.5 3.5 6.1 3.5 3.5 3.5 3.5 3.5 说明:上表中红色部分为超起工况下特有的臂杆组合情况下的行走坡度要求。 1.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 1.2.1主臂工况带载行走
带载行走时必须保证路面是水平的,若路面有轻度坡度应减少相应载荷。当坡度≤1°时,负荷率应降低15%;当坡度≤2°时,负荷率应降低30%。 1.2.2副臂工况带载行走
副臂工况带载行走时,必须保证臂杆在履带的纵轴方向。当行走距离>20m时,负荷率应降低25%;当行走距离≤20m时,负荷率应降低1%。
2、CC2500履带吊
2.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操作手册第六章059-1060-008/ P17)
3
臂杆在吊车的轴向角度 臂杆长度 主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72m 主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72m 臂杆长度 主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72m 主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72m 主臂角度 75° 85° 75° 85° 主臂角度 75° 85° 75° 85° 副臂角度 -- 65° -- 65° 副臂角度 -- 65° -- 65° 允许坡度 总坡度≤10° 横坡≤3° 总坡度≤5° 横坡≤2° 允许坡度 总坡度≤3° 总坡度≤2° 条件 -臂杆朝上坡方向 -没有驾驶路程的 臂杆360°回转 条件 2.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操作手册第六章059-1060-008) 2.2.1带载在坡度≤0.3°的斜坡和水平地面上行走(P21)
主臂在吊车轴向方向 臂杆长度 所有主臂长度 所有主臂和副臂长度 臂杆长度 所有主臂长度 所有主臂和副臂长度 ≤0.3° ≤0.3° 主臂360° 允许坡度 条件 -吊物最大起升高度为20m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允许坡度 条件 -没有驾驶路程的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2.2.2带载在坡度>0.3°的斜坡和水平地面上行走(P25)
主臂360° 臂杆长度 主臂长度≤72m ≤1° ≤2° ≤1° 主臂和副臂360°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72m ≤1° ≤2° ≤1° ≤2° ≤1° ≤1° 允许坡度 条件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50% 允许坡度 条件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20%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3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主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108m 主臂+副臂长度>108m 4
3、CC2800-1履带吊
3.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操作手册第六章059-1060-008/P15)
臂杆在吊车的轴向方向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角度 85° 85° 副臂角度 65° 65° 臂杆360°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角度 85° 85° 副臂角度 65° 65° 允许坡度 总坡度≤3° 总坡度≤2° 条件 允许坡度 总坡度≤10° 横坡≤3° 总坡度≤5° 横坡≤2° 条件 -臂杆朝上坡方向 -没有驾驶路程的 3.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操作手册第六章059-1060-008) 3.2.1带载在坡度≤0.3°的斜坡和水平地面上行走(P19)
主臂在吊车轴向方向 臂杆长度 所有主臂长度 所有主臂和副臂长度 臂杆长度 所有主臂长度 所有主臂和副臂长度 ≤0.3° ≤0.3° 主臂360° 允许坡度 条件 -吊物最大起升高度为20m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允许坡度 条件 -没有驾驶路程的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3.2.2带载在坡度>0.3°的斜坡和水平地面上行走(P21)
主臂360° 臂杆长度 主臂长度≤84m ≤1° ≤2° ≤1° 主臂和副臂360°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84m ≤1° ≤2° ≤1° ≤2° ≤1° ≤1° 允许坡度 条件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允许坡度 条件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20%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3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主臂长度>84m 主臂+副臂长度≤72m 主臂+副臂长度≤120m 主臂+副臂长度>120m 5
-负荷率降低50% 4、CC5800履带吊
4.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操作手册第六章part6,6.3—6.4部分/P15)
臂杆在吊车的轴向方向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角度 85° 85° 副臂角度 65° 65° 臂杆360°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副臂长度>84m 主臂角度 85° 85° 副臂角度 65° 65° 允许坡度 总坡度≤3° 总坡度≤2° 条件 允许坡度 总坡度≤10° 横坡≤3° 总坡度≤5° 横坡≤2° 条件 -臂杆朝上坡方向 -没有驾驶路程的 4.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操作手册第六章part6,6.3—6.4部分)
当带有超起配重行走时,超起配重必须离地。因此驾驶时要时刻留心超起配重托盘与路面之间的间距。最小间距为100mm,最大间距400mm。 4.2.1带载在坡度≤0.3°的斜坡和水平地面上行走(P19)
臂杆在吊车轴向方向 臂杆长度 所有主臂长度 所有主臂和副臂长度 臂杆长度 所有主臂长度 所有主臂和副臂长度 允许坡度 ≤0.3° 臂杆360° 允许坡度 ≤0.3° 条件 -吊物最大起升高度为20m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条件 -没有驾驶路程的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4.2.2带载在坡度>0.3°的斜坡和水平地面上行走(P21)
主臂360°
臂杆长度 主臂长度≤84m ≤1° ≤2° ≤1° 主臂和副臂360° 臂杆长度 主臂+副臂长度≤84m ≤1° ≤2° 允许坡度 条件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40% 允许坡度 条件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20%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3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主臂长度>84m 6
主臂+副臂长度≤72m ≤1° ≤2° ≤1° ≤1°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30%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40% -最大行驶速度为0.5KM/h -负荷率降低50% 主臂+副臂长度≤120m 主臂+副臂长度>120m 5、SCC4000履带吊
5.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说明书第二章(安全)P113-116) 5.1.1臂杆方向与履带前后纵轴平行时
5.1.2臂杆任意方向时
注:
1)必须将主臂的角度设置为表格中规定的角度。必须将副臂的角度设置为表格中规定的角度;
2)在坡上行驶时,臂架角度85度是指与底盘之间的角度。当坡度≥3 度时,后配重必须朝向坡上行驶。
5.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说明书第二章(安全)P113-116)
当带有超起配重行走时,超起配重必须离地。因此驾驶时要时刻留心超起配重托盘与路面之间的间距。最小间距为100mm,最大间距400mm。 5.2.1带载在≤0.57 °的斜坡上行走 1)臂杆纵向于履带架时
2)臂杆在任意方向时
7
5.2.2带载在>0.57 °的斜坡上行走(臂杆非纵向于履带架)
1)主臂工况,主臂在任意方向时
2)塔式工况,主臂、副臂在任意方向时
6、SCC6300履带吊
6.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说明书操作说明P68)
SCC6300 履带起重机的爬坡能力为15%,即在带24m基本臂空载的情况下,起重机可以爬上8.5°的斜坡(注:爬坡时臂杆扬起角度不大于30°;最大横向坡度不大于1%)。 6.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见说明书载荷表P4)
载荷表中的额定载荷是起重机非吊重行走时的值。如果吊重行走需要降低载荷数值,不同工况吊重行走能力不同。低速平稳行走时,主臂工况可以带90%额定载荷直线行走,带70%额定载荷行走转弯;固定副臂和变幅副臂工况可带50%额定载荷直线行走。
说明:路面坡度小于1%(0.57度)。
7、CKE2500履带吊
8
7.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说明书第十部分参考资料P1)
带15.2m基本臂情况下爬坡能力为30%(16.7°)。
7.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CKE2500起重机安全操作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
起重机的额定负荷是基于地面的平整度在斜度为1%(0.57°)之内而设计的;如果地面的斜度超过1%,应酌情减载起吊。
主臂工况时,负荷率达到额定负荷的70%及以上时,不允许行走。塔式工况不允许带载行走(见公司下发的安全操作规程)。
8、QUY250履带吊
8.1空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说明书第六章P1)
带15.2m基本臂的情况下最大允许的爬坡能力为30%(16.7°)。 8.2带载行走对地面坡度的要求(说明书第1章P4)
起重机工作面要水平、坚硬,具有足够 的承载能力,否则起重机可能会倾覆。根据地面状况,可在履带下铺设路基板,使机器处于水平状态,地面倾斜度不大于5/100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