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物理必修1追击与相遇问题讲练结合(含详解)

高一物理必修1追击与相遇问题讲练结合(含详解)

来源:华佗小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追击与相遇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1:(公式法)

两车恰好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A、B 速度关系: v1atv2 由A、B位移关系: v1t(包含了时间关系)

12atv2tx0 2(v1v2)2(2010)2am/s20.5m/s2

2x02100a0.5m/s2

解2:(图像法)

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A车和B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图线,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梯形与矩形的面积之差最大,为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题意,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不能超过100 .

1(2010)t0100 2t020s

atan20100.5 20a0.5m/s2

解3:(相对运动法)

以B车为参照物, A车的初速度为v0=10m/s,以加速度大小a减速,行驶x=100m后“停下”,末速度为vt=0。

2vt2v02ax0

物体的v-t图像的斜率表示

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2vt2v00102am/s20.5m/s2

2x02100(由于不涉及时间,所以选用速

度位移公式。 )

a0.5m/s2

备注:以B为参照物,公式中的各个量都应是相对于B的物理量.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解4:(二次函数极值法)

若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应为

1v1tat2v2tx0

21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代入数据得:

12at10t1000 2其图像(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必为正值,故有

14a100(10)220 a0.5m/s2

14a2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根据二次函数的极值求解的数学问题。

2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1:(公式法)

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经时间t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

v汽v自6atv自 ts2s

a3121xmx自x汽v自tat62m322m6m

22解2:(图像法)

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6tan3 t02s t0当t=2s时两车的距离最大为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1xm26m6m

2 动态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矩形面积(自行车的位移)与形面积(汽车的位移)的差的变化规律 解3:(相对运动法)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以汽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2

相对自行车沿反方向做匀减速运动v0=-6m/s,a=3m/s,两车相距最远时vt=0 对汽车由公式 vtv0at (由于不涉及位移,所以选用速度公式。 )

三角

汽车

tvtv00(6)s2s a32对汽车由公式 :vt2v0,所以选用速度位移公式。 ) 2as (由于不涉及“时间”

2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2vt2v00(6)2xm6m

2a23表示汽车相对于自行车是向后运动的,其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移为向后6m.

解4:(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经过时间t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Δx,则

xv自t当t632()2123at6tt2 222s时,xm6234()26m

思考: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汽车运动的位移又是多大?

31x6tt20 T4s v汽aT12m/s x汽aT2=24m

22

追及相遇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D )

A.A比B早出发5 s B.第15 s末A、B速度相等

C.前1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50 m D.第20 s末A、B位移之差为25 m

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υ/(m· s−1)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3.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2 s后一辆

2

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2 m/s,试问:

(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 (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离出发处多远?

(3)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者最大距离是多少?

2

4.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

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C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3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5.同一直线上的A、B两质点,相距s,它们向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A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B从此时刻起做加速度为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A在B前,两者可相遇几次?若B在A前,两者最多可相遇几次?

6.一列货车以28.8 km/h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处有一列快车以72 km/h的速度向它靠近.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 m才停止.试判断两车是否会相碰.

7.一列火车以v1的速度直线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正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处有另一辆火车正沿着同一方向以较小速度v2做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

8.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A=4 m/s,B车的速度vB=10 m/s.当B车运

2

动至A车前方7 m处时,B车以a=2 m/s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则A车追上B车需要多长时间?在A车追上B车之前,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9.从同一地点以30 m/s的速度先后竖直上抛两个物体,抛出时间相差2 s,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将在何处何时相遇?

10.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 m/s2 的匀减速运动,求汽车开始减速时,他们间距离为多大时恰好不相撞?

参 1. 【答案】D

【解析】首先应理解速度-时间图象中横轴和纵轴的物理含义,其次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两图线的交点则表示某时刻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

4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由图象可知,B物体比A物体早出发5 s,故A选项错;10 s末A、B速度相等,故B选项错;由于位移的数值等于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所以前15 s内B的位移为150 m,A的位移为100 m,故C选项错;将图线延伸可得,前20 s内A的位移为225 m,B的位移为200 m,故D选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υ—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C。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图线相交时相遇,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属于容易题。

详细分析:a、b两物体同地同一直线运动,从速度图像看速度都为正值,即同向行驶。a的

3040加速度a = =m/s2 =1.5m/s2 ,b的加速度 a ′ ==m/s2 =2m/s2 所以a物体的

t20t20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即A项错误。20s时,a物体的速度达到υ=40 m/s 而b物体仍

然静止。只有当40s

时,即a、b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a、b两物体才相距最远。此时相距的距离为Δs = 11[(10+40)×20+40×20]m − ×40×20m=900m ,所以BD错误。 22111当60s时,a的位移sa=(10+40)×20+40×40=2100m ;b的位移sb=a′t 2 = ×2×402 m

222=1600m ;所以a在b的前方,即C项正确。 3.【答案】5.46s 29.9m 12m

【解析】 开始一段时间内汽车的速度大,摩托车的速度小,汽车和摩托车的距离逐渐增大,当摩托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后,汽车和摩托车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追上.显然,在上述过程中,摩托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

(1)摩托车追上汽车时,两者位移相等,即

v(t+2)=

12

at 2解得摩托车追上汽车经历的时间为 t=5.46 s

(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通过的位移为

s=

12

at=29.9 m 2(3)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 v=at′

t′=

v=2 s a1at′2=12 m 212

at=vBt,解得:2最大距离为 Δs=v(t′+2)-

4【答案】 C

【解析】 若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设运动时间为t,则:

t=

2vB28 s=40 s>30 s,可见,A车加速30 s内并未追及B车.因加速30 s后,vA=12 m/sa0.4>vB=8 m/s,故匀速运动过程中可追及B车.

5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5.【答案】 1;2 【解析】 若A车在前匀速运动,B车在后匀加速追赶A车,两车等速时相距最远(间距大于s),故B车追及A车时必有vB>vA,以后B车在前,两车间距逐渐增大,不可能再相遇.

若B车在前匀加速运动,A车在后匀速运动,若追及时两车恰等速,因以后vB>vA,不可再次相遇,即只能相遇1次;但若A车追及B车时vA>vB,相遇后A车超前,但由于B车速度不断增大,仍能再次追及A车,即能相遇2次.

6.【解析】 两车速度相等恰追及前车,这是恰不相碰的临界情况,因此只要比较两车等速时的位移关系,即可明确是否相碰.

因快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v快20222a= m/s=0.1 m/s. 2s22000故快车刹车至两车等速历时:

2t=

v快v货208 s=120 s. a0.1121at=20×120 m-×0.1×1202 m=1680 m 22该时间内两车位移分别是:

s快=v快t-

s货=v货t=8×120 m=960 m

因为s快>s货+s0=1560 m,故两车会发生相撞.

(v1v2)27.【答案】a>

2s【解析】 若后面火车的速度减小到比前面火车的速度还小时,后面火车还没追上前面火车,两车不会相撞.若后面火车速度减小到跟前面火车速度相等时,两列火车恰好相遇,这是相撞的临界情况.

方法1:设两车经过时间t相遇,则

v1t-

12

at-v2t=s 22

化简得:at-2(v1-v2)t+2s=0

2

当 Δ=4(v1-v2)-8as<0

(v1v2)2即a>时,t无解,即两车不相撞.

2s方法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是两车相撞的临界情况,则 v1-at=v2

v1t-

12

at-v2t=s 2(v1v2)2解得a=

2s(v1v2)2为使两车不相撞,应使a>.

2s方法3:后面的车相对前面的车做匀减速运动,初状态相对速度为(v1-v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6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题型

相对速度为零,根据vt-v0=2as,得,为使两车不相撞,应有

2

(v1-v2)<2as

2

2

(v1v2)2a>

2s8. 【答案】 8;16

【解析】 设在B车减速过程中A车追及B车,其间历时为t,则:vAt=vBt-数据解得:t=7 s(取有意

12

at+7,代入22vv义值).而B车减速至零,历时t0=B=5 s<t,故上解错误.正确的解答应为:vAt=B+7,

a2avB7所以:t=2a=8 s.

vA两车等速时间距最大,B车减速至A、B等速历时:t1=两车最大间距为

2vBvA104 s=3 s,所以A、Ba212

at1+7-vAt1 212

=10×3 m-×2×3 m+7 m-4×3 m

2Δsm=vBt1-=16 m

9. 【答案】 距地40 m,第一物体抛出后4 s相遇 【解析】 设第一物体上抛t s后相遇,则: 30t-解得:t=4 s,相遇高度

1122

×10t=30×(t-2)- ×10×(t-2)22h=30t-

12

×10t=40 m.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