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那索似有千钧.(jūn) 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 zīzhū )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B.那个年轻纤.(qiàn)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 dáo) 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C.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yǎo)出,看过童子底有水没有,又亲看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chān)也很为难。 D.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niān)来的几个实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
的神气。 B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篙..荊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C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化,则舍好学深思者茣属。
D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情达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
,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容不迫....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
B.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C.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小题大作....,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D.再就写景来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巧夺天工....,都要费许多笔墨。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B.“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C.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D.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曰,传出北方旷远荒
凉的印象。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19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6.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得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不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
B.《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故乡》、《社戏》也选自此小说集。 C.契诃夫,作家、戏剧家,是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D.《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及精神面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山水画的意境
①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⑤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⑥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⑦ 毛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⑧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⑨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⑩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的《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⑪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
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⑫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⑬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10.下列语句不是从反面论述的一项是( )
A.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B.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C.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D.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卷”字写出了诗人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突现出了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B.“卷”字也表现出了太守精神抖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杀死了老虎,展现了当年孙权搏虎的雄姿,增强了凝聚力。
C.“卷”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出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卷”字表现出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张目。
12.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用代表“主侵略”的天狼星代指屡犯西北边境的西夏。
B.“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C.这三句为虚写,语言豪放、粗犷,其耿耿衷心溢于言表。 D.这三句统领全词,充分展现了词人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13.下列诗句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4-16题(每小题3分,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下面选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15.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五、积累运用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
(2)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 (3)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 (4)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18、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超过25个字。(5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技能、人格信念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19、根据提示,完成题目(5分)
请从“建树 仰慕 叱咤风云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②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①,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节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
①陈.禽于旌门 ②其心实诈. ③诚.非所宜 ④ 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2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苏世长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
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
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
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
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
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1 日第 8 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23.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 分)
2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2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26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 分)
八、作文:请以“你是我生活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个人,可以是一本书或书中的某个人物。
(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写作。(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
选择题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 翻译: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
1—6 C B B A C A 7—10 B D A B 11—13 B D B 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14—16 A B C 五、积累运用
17、一蓑烟雨任平生 杏花疏影里 斫去桂婆娑 浊酒一
杯家万里 弓如霹雳弦惊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语文教育的“人技”“人格”“人生”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19、略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20、.①陈:陈列;②诈:狡诈,狡猾;③诚:的确,实在;④乱:错误。21、①.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
②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2、①能言善辩。如:他把君王争天下,比作逐鹿,得鹿即敛手,不会“忿同猎之徒,问同争之罪也?”。
②敢于直言劝谏,耿直无私。如:“未为大乐”“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直接说出反对意见。
③有胆识,忧国忧民。如:第二、三自然段语言描写,在披香殿陪李渊宴会,直劝其以隋炀帝为戒,制止奢侈浪费,以免百姓不堪忍受贫苦。
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
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
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
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
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停止处理国家大事,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
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
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
23.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
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24.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25.⑴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⑵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 26.不可以。
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