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三年级⼩学⽣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歧路亡⽺】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位着名学者,⼈称杨⼦。杨⼦的邻居丢失了⼀只⽺,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都去找,同时也请杨⼦的仆⼈帮着⼀块⼉去找。
杨⼦说:唉,不过是丢掉⼀只⽺⽽已,何必要让那么多⼈去找呢?丢⽺的⼈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的⼈回来后,杨⼦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说:⽺⼜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没有回答。
有⼀个名叫⼼都⼦的⼈在⼀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致志,可能会迷失⼈⽣的⽅向。(原⽂是:⼤道以多歧亡⽺,学者以多⽅丧⽣。)杨⼦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吗?
歧路亡⽺这⼀成语由⼤道以多歧亡⽺演变⽽来,⽐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向,就会误⼊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笑⽐河清】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块也不能多,⽼百姓的负担⼀下⼦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次契丹在边境集结,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万五千顷,却被⽤来牧马,请求全部给⽼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开府门,让⽼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脚。⼀次,开封发⼤⽔,⽔排不出去。包拯⼀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私,⼀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看到黄河⽔变清还难。⽼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 笑⽐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偃旗息⿎】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集团中,赵云是少有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他凭着⼤智⼤勇,为刘备的蜀汉政权⽴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成为⼈们⼼⽬中的⼤英雄。
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从跟随刘备,千难万险,忠⼼不改。在蜀营中,赵云除了领军破敌,履⾏将军职责外,还担负着⼀个重要的职责:做刘备的亲随,负责保护刘备以及家⼩的安全。毫⽆疑问,这是⼀项极其艰巨的⼯作。赵云没有让刘备失望:当阳长坂,他单骑救阿⽃;刘备东吴成亲,他⾏诸葛锦囊之计,竭⼒护主等等。
有⼀次,蜀魏两国交战,蜀将黄忠杀死魏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分恼⽕,于是把⽶仓移到汉⽔旁边的北⼭脚下,并亲⾃率领⼆⼗万⼤军向阳平关⼤举进攻。黄忠决定带兵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前,他和赵云约定了返回时间,结果过期未归。赵⽯就带兵前去接应,正好与曹操的狭路相逢,赵云同魏军厮杀起来,最后将魏军打得落花流⽔,成功营救回黄忠。
曹操遭受这么⼤的损失,怎能善罢⽢休!他指挥⼤队⼈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刘备只好带领数万百姓逃往江陵,并派赵云断后。双⽅相遇,⼜是⼀场恶战。没过多久,赵云甩开魏军先锋,直扑魏军战阵,且战且退,争取时间,保证刘备和数万百姓的安全。最终,赵云杀出重围,回到了⾃家营地。
正在营地的张飞赶紧前来接应,副将张翼见赵云⼰退回本寨,后⾯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却临敌制变,⼀⾯下令⼤开营门,偃旗息⿎,准备放曹军进来;⼀⾯⼜命令⼸箭⼿埋伏在寨内,⽩⼰则单匹马地站在门⼝等候敌军。 ⽓势汹汹的魏军很快赶到,⼀时间,⼤兵压境,战云密布。赵云这边却寨门⼤开,见不到⼀⾯战旗,听不到⼀声战⿎。⽣性多疑的曹操见状,怀疑⾥⾯隐藏着伏兵,不敢轻易进攻,便下令撤兵。
赵云见曹军退兵,⽴刻擂起战⿎,刹那间,杀声震天,飞箭如⾬,魏军⼗分恐慌,⾃相践踏,很多兵卒掉进汉⽔淹死了。于是,赵云率将⼠趁势夺取了魏军的粮草,斩杀了曹操的⼤批⼈马,得胜回营。
第⼆天,刘备亲⾃来到营地犒劳军⼠,当看到昨⽇战⽃留下的痕迹时,他感慨地说:“⼦龙(赵云,字⼦龙)⼀⾝都是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