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
题目:上蔡县的变化
姓名: 段亚芳
性别: 女
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 金融学1203
学号: 201218020317
座右铭: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上蔡县近年的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幅度推行,我的家乡上蔡县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清明放假回家期间,特地留意了一下,家乡的变化,并在此就借助我所了解到的这些最接近当地农民的资料,写下这篇文章。
一、家乡生产发展了
(一)、上蔡县农业生产力进步的实例。清明回家时又路过了我们上蔡县的郊区石桥镇时,发现原来只是大片麦田的那里如今新开了一家草莓基地,在路旁打着显著的标志牌,“石桥草莓园欢迎大家前来游玩采购,批量采购,或零买”。看了那标志牌,我透过车窗看见大概有五六个白色的塑料大棚,在一片绿色的麦田中很是显眼。
(二)家乡农民种植结构的变化和收入情况。草莓基地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我发现这几年我们这里新出现不少,这种特色农产品种植园。以前我们这里的农民只知道夏种豆,冬种麦,种植的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也不高,一年种植两季农作物,遇到好的年成,大丰收,结果一般来说又会遇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忙忙碌碌一年,收入并没有提高多少。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当地人消费需求的变化,桃树种植园,草莓基地这些特色农业种植是不断出现。但是由于规模小,以及农民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大幅降价,利润空间狭窄,因此这些发展特色种植农民的收入虽然较之前年份有了一些提高,但生活依然很艰难。
二、菜农的产销方式大幅改变
(一)、以前菜农商贩的状况。我们村在上蔡县朱里镇集市旁,买东西很方便,集市上有一条街专门用来农产品买卖菜市场,在上街买菜,和那些菜农交流时,我发现以前我们这里只是种植应季节的蔬菜,那些反季节的蔬菜,只能到外地去买,然后回来卖。蔬菜保鲜期短,菜农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不影响出售,大多数都是凌晨就开着三轮车出发,到商水,有的跑到项城那边去买菜,然后再往回赶,早上六七点时赶回到集市,在蔬菜卖
出去,赚个价格的差额。但这样非常的辛苦。
(二)如今朱里镇蔬菜生产和销售的状况。清明节回家又去集市买菜,我惊奇的发现,我们村镇的菜农变化特别大,其中一项就是现在随着蔬菜大棚的推广,很多反季节的蔬菜,我们当地也开始生产了,那些商贩们不必再跑很远去买,直接在当地就可以批发蔬菜,然后再运到菜市场零卖。还有就是这几年我们镇上大型的百货超市发展很快,有很多菜农看准商机,直接和超市达成了协议,长期定期的大量给超市供应蔬菜,由于价格相对便宜,再加上超市营业时间长,超市蔬菜的销售量也相当可观。而那些菜农不仅节省了不少体力,不再那么辛苦,收入也有了不少提高。
三、村容变化。
(一)上蔡县城区的变化。老师上课时曾总结中国现在,“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句话在我们那还是很适用的,从初一到高三我一直在我们上蔡县上蔡一中和上蔡一高读书,六年的时间,我可谓是见证了我们县城的变化,以前县城西,房屋都很是破旧,但随着招商引资的扩大,以及上蔡县西工业园区的慢慢建成,一些地产开发商,也开始在那里投资,由于是大面积的麦田,只要土地的价钱合适,农民是很容易被说服让出土地的,比在城中对付那些钉子户,容易多了,所以大概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上蔡县城西很多小型的别墅,就在那里建成,新颖的样式,鲜艳的颜色,再加上道路和别墅前的绿化,那里很漂亮。
(二)朱里镇农村的村容样貌。但是回到我们村,还是以前老旧的房子,更有甚者还是土砌的院墙,里面住着空巢的老人,他们平时也就养一些羊什么的,卖掉然后补贴家用,贫穷落后,整个乡村看起来也是破旧不堪,有一些人离家到外地当农民工,挣回些钱就在家里盖房子,盖出两层的小楼,结果样式老旧,单一,再加上乡村整治不好,垃圾没处倒,
所以大家就开始乱倒,到处都是垃圾,严重影响村容的美观。
(三)村里道路的可喜变化。村村通在我们家乡到是贯彻的相当彻底。以前村里全是土路,不下雨还好,一旦下雨,全是水坑,泥泞不堪,给我们当地人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不过这几年随着村村通的不断推进,我们村基本上经常用的道路全刷上水泥了,不论晴天还是雨天出行都特别的方便。
四、就业比率大幅上升。
(一)、在县城很多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我们上蔡县,过去,人口大县上蔡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年劳务输出近40万人,每逢春节过后,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近几年,随着我们上蔡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像制门、制鞋、服装、玩具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继涌入,使企业劳动用工量急剧增加相应的就业状况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村镇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我们镇上以前有两所高中,现在全部变成工厂,一所成了鞋厂,一所成了制衣厂,每天都有不少的附近居民骑着自行车到厂里去打工,计件付钱。实现在门口就业,这样既能照顾孩子,又不用跑太远。她们是相当乐意的。
(三)、回乡创业不断增多。由于经济危机,以前出门务工的农村人这几年陆续返乡,有的进了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厂等又重新就业,还有那么一群人,出门打工攒了不少钱,回乡后开始在我们那镇上自主创业,自己开办一家小型的帽子加工厂等小型工厂,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而且还带动了别人的就业,同时推动力家乡的发展。
五、村民思想的变迁
(一)、在对待知识方面。村民已经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积极响应国家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近几年来,我们村里每年都有不少高中生考上大学,接受更进一步的高等教育。
(二)、村民的思想不仅是在对待知识的方面有很大进步,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变化,比如在婚姻的观念的上。以前那种包办婚姻现象基本上已经消失了,父母普遍把婚姻的最终选择权,交给了孩子。但婚姻观念改观的同时,还是存在那种落后的观念思想,像那些早婚早孕的现象,我小学的很多同学,年龄和我相近,但有的甚至已经是第二孩子的母亲了,那种从封建社会残存下来的糟粕思想,在农村还是没有完全清除干净。
(三)、思想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经济的步伐。发展经济学上说,如果把孩子当成一种特殊的商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但清明节回家听我妈妈说,我们村那个已经有4个孩子的家庭,第五个孩子已经怀上了,估计再等几个月就要五个孩子,我听了后相当的惊讶,在我看来,生了孩子就要对她或他负责,首先基本的生活的物质保障,其次知识上的,人格、品格上的教育,那么多的孩子,家庭怎么可能负担得起,那么高昂的教育成本!结果我妈妈告诉我说,人家生孩子是为了,将来打架了,家族里人多,拳头硬!
这只是一个小的例子,还有一个大的例子,日本地震后从浙江开始,全国曾经刮起一阵抢盐的风波,我当时临近高考并不在家,后来听家人里说,我们那有很多人继续保持理性,并没有加入抢盐的大潮,但还是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几箱几箱的往家里搬,凤凰卫视评论员曾说,中国是GDP大国,民众思想小国。
我觉得我的家乡是中国新民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家乡的村民需要提高思想上的进步,其它乡的村民思想上也需要提高,全国新农村建的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对村民思想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