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文言文二则(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文言文二则(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18文言文二则( 精读课文 )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 4 个生字,会写 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准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3.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4. 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其中的道理。

第1页 共12页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尝试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其中的

道理。2课时

第一课时

第2页 共12页

课时目标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 准确朗读《囊萤夜读》一文,注意停顿,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重点) 3.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囊萤夜读》这个故事。(重点) 4. 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教具准备

其中的道理。(难点)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囊萤夜读》一文,看看它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板书囊萤夜读)

第3页 共12页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学生边听边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

己喜欢的句子。

2. 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囊萤夜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 会读生字。

恭(gōng) 勤(qín) 焉(yān)

(2) 会写生字,并组词。

囊(锦囊) 萤(萤火虫) 恭

(恭敬) 勤(勤奋)博(博大) 贫(贫穷) 焉(心不在焉)

(3) 积累词语。

恭勤:肃敬勤勉。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4. 整体感知。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

第4页 共12页

读书的故事。

品读释疑

1.梳理全文的大意。

胤恭勤不倦,博学通。家贫不常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来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板书

家贫无油不能夜读囊萤夜以

继日读书)

2.怎样理解“家贫不常得油”这句话?

预设:这句话写出了车胤家境非常贫苦,晚上不能经常点灯,为后文囊萤夜读埋下伏笔,更突出地表现了车胤在艰苦条件下仍勤奋苦学的精神。

3.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人都可以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学习。

4.读了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说你的感想。 预设:与古人的学习条件(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相比,我

第5页 共12页

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认真努力,学习更多知识。(板书刻苦读书)

第6页 共12页

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的文言文

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

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

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了解文章表达的

特点,从而在朗读时富有节奏。 运用: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课文主旨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

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可以创造条件勤奋苦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

的生字,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了解了文章内容,并从文中领会了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道理。

板书 囊萤夜读 家贫无油不能夜读 刻苦读书 囊萤夜以继日读书

第7页 共12页

第8页 共12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 准确朗读《铁杵成针》一文,注意停顿,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重点) 3.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铁杵成针》的故事。(重点) 4. 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悟教具准备

其中的道理。(难点)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铁杵成针》。(板书 铁杵成针)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学生边听边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

己喜欢的句子。

2. 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铁杵成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第9页 共12页

(1) 会读生字。

卒(zú)

(2) 会写生字,并组词。

逢(每逢) 卒(兵卒)

(3) 积累词语。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4.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被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感动,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品读释疑

1.梳理全文的大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第10页 共12页

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这条小溪,(李白)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问老婆婆(为什么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到山中完成了学业。

(板书贪玩弃学,离去感动于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完成学业) 2.为什么要写李白“未成,弃去”?

预设:“未成,弃去”与故事结尾处“还卒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对李白的影响极大。 3.故事中含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这个成语是“铁杵磨成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4.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板书

坚持不懈)

课文主旨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被老婆婆铁

杵磨成针的意志感动,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我们可以初步理解成语的含义,感受、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义。全文通过“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只要有恒心,功夫下得深,没有不成功的。

板书 铁杵成针 贪玩弃学,离去 感动于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完成 学业 坚持不懈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这两篇文言文文质兼美,且思想内涵丰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学习车胤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和老婆婆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